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发布汇 >> 正文

紫砂新青年五周年邀请展|让树成树,让壶成壶:杨涛作品展

企业报道  2023-11-02 15:59:29 阅读:2489

  “让树成树,让壶成壶:杨涛作品展”正在常州美术馆展出,作为“新时代 新征程 —— 紫砂新青年五周年邀请展”中的版块,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青年艺术家群像中一个鲜明的个体。

  杨绛曾言:“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发现自己、做回自己,是艺术道路上永恒的追求。

  杨涛热爱传统文化,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皆可入壶。从《易经》到唐诗宋词,从古典家具到中式建筑,都是他制壶的灵感来源。自幼受传统文化浸染, 在岳父王亚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口传心授、严格指导下,擅方壶全手工设计成型,作品十多次获国家级金银铜奖项,深受紫砂收藏家的青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杨涛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生活中践行其道,亦在作品中用他独有的紫砂语言向人们展现着他所体悟的中国传统文化,传递柔和谦下的为人之道。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与杨涛在展览现场

  2013年,杨涛在有着三年圆壶制作的基础下,开始跟着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进行方壶的创作。在王亚平的口传心授、严格指导下,杨涛制壶取法有度、构思巧妙,尤擅方壶。近年来,王亚平为杨涛的作品陶刻,阴刻阳琢之下,金石气息浓厚,二人合作创作出诸多精品,充分展示了紫砂文化出于泥土而无尘、孕于流水而有骨的艺术造诣与品位。

  从艺十多年,杨涛获得过诸多重要奖项,都在此次展览现场集中展示。

  ▲ 金樽,杨涛,紫泥,400cc

  2015年《金樽》获“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洒脱、“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温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杨涛将在《将进酒》中得到的感应一一融入紫砂壶的创作中来,使得其作品《金樽》,超凡脱俗,让人神往。

  ▲ 无极紫砂壶,杨涛,紫泥,330cc/500cc

  2017年《无极紫砂壶》获“第十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无极》,简单规整,包容万物。整体造型端庄稳重,虚实相对,圆颅方趾,昂然挺立于天地间,尽显喝茶人圆融的智慧,梗直的性格。壶身暗合天圆地方的东方哲理,将世间万物归于一处,于苍茫无极中凿开混沌,寻觅伏羲“一画开天,道启鸿蒙”的本源。壶身底部八个爻承托起整个壶的气韵,与壶盖上阴阳鱼遥遥相望,星辰河汉,人间烟火。

  壶嘴与壶把,兼具张扬与含蓄,豪放处有“欲上中天摘星斗,直倾东海洗乾坤”的畅达,收敛时则有“容人自觉味和,守静自觉天宁”的安然。壶底收脚,进退有余,与壶身刻字相得益彰。八方壶棱交结于方与圆的自洽,极端考验制壶人的精湛技艺。突破传统,摒弃壶钮,这是设计者斗胆为之的神来之笔,增加了壶盖外沿,既方便开合,亦增加“天覆地载,万物方生”的感念。

  太极八卦,自古便为华夏民族的精神密码,抽象概念的具象表达从来就是一件难事。落到制壶上,则在气韵贯通、神物显晦之余,有与古人的时空对答,与天地的相往还的大格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壶身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亚平先生刻“君子乾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有力,正气凛然,壶与字相得映彰。

  ▲ 琴瑟和鸣之瑶琴,杨涛,清水泥,500cc

  ▲ 琴瑟和鸣之锦瑟,杨涛,紫泥,580cc

  2019年《琴瑟和鸣》获第八届“大地奖”陶瓷创作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琴瑟和谐,鸾凤和鸣”,出自元代的徐琰所作《青楼十咏·言盟》。琴与瑟,鸾与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对壶为杨涛原创之作,匠心独运,芳华成双。壶体如琴瑟置乐坛之上,让人肃穆;壶流与壶把似鸾凤曲颈相向,貌有天音徐来,清韵悠然,知音相惜。瑶琴壶以古琴置于如意几上为盖钮,壶身矮实,以圆如意修饰壶身,为清水泥制;锦瑟壶以锦瑟置于回纹案上为盖钮,壶身高健,为紫泥所造。

  ▲ 禅心提梁,杨涛,紫泥,400cc

  2019年《禅心提梁》获“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大赛特等奖。

  《禅心提梁》以六瓣莲花为主题元素,层层叠叠,庄重之余不失风骨。《六祖坛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所谓“花开见佛性”,六方紫砂之上,展现长期苦修的定力与瞬间开悟的喜悦。六枚花瓣与壶盖、壶身结为一体,铺陈有序,融合圆满。壶钮呈空莲座状,寓意:心中有佛,处处菩提。提梁勾勒出另一花瓣轮廓,一叶虚空,万顷茫然,见自己,见众生,见明灭。搭配两杯及杯托,与禅心提梁遥相对望,似私语,似无言。一瓣心香,六根清净。禅心提梁以莲花盛开时的大欢喜,照见无边佛法。拈花微笑,明心见性,颇为符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本旨。

  ▲ 飞阁流丹壶,杨涛,紫泥,500cc(左)

  ▲ 桂殿兰宫壶,杨涛,紫泥,450cc(右)

  2021年 《亭台楼阁紫砂对壶》获“第十一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杨涛作品《亭台楼阁紫砂对壶》,分别命名为《飞阁流丹壶》《桂殿兰宫壶》。壶名语出《滕王阁序》二句,俯仰之势穿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载时光,塑成茶壶,饮一口岁月,赋两段诗情。一道飞檐翘角,挑起全壶的气韵,六合八方,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两壶均极力合乎中式建筑的营造法式,取亭台楼阁之形制,借滕王阁序之意境。山川胜景,聚于方寸,云气蒸腾,散之无涯。《飞阁流丹壶》虽脉脉三尺,却势起巍峨,迸发穿云接天的豪情;《桂殿兰宫壶》方盈盈一握,则拥揽繁华,尽量威仪遒劲的定力。壶钮若乾坤一子,落之可定天下;壶嘴与壶把如星斗阵列,倾之江河倒流;底足收束内敛,归于无物之中万物藏的根基。此对壶檐角结构突破常规,龙沟凤滴之形极难塑造和烧制,虽是神来之笔,却需用尽至巧,成败由天。

  ▲ 山,杨涛,底槽清,400cc

  2022年 《山》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银奖。

  《山》设计灵感源于山岳,造型方挺,线条刚健,整壶点、线组成层层叠叠的面,或相交,或平行,或独立,或统一,整壶造型个性独特,古朴中见现代。

  ▲赏秋,杨涛,冯大中,王亚平

  2022年 与冯大中、王亚平合作《赏秋》壶,由中国嘉德限量发售。

  《赏秋》紫砂壶与冯大中先生的中国画作品《赏秋》同源、同名,获其独家授权,因此壶也以画而得名。《赏秋》之虎孤独自傲,威而不露,有傲骨而无狂态,这含蓄化的虎,并不以剑拔弩张的线条和纵肆泼放的墨色取胜,而以尽精刻微的笔法与月色朦胧般的谐和性表现见长。

  ▲ 福禄壶,杨涛,底槽清,350cc

  《福禄壶》壶身似葫芦,壶嘴、壶身与壶把线条一致绵长,寓意长寿,壶上半身结合壶盖、嘴、把,长寿龟隐于壶上,福禄寿齐全。

  ▲ 凌云壶,杨涛,红降坡,400cc

  《凌云壶》壶型拙朴,壶身高健,采用独特的阳刻手法,施以双色釉水装饰,突显整壶高雅气度。

  ▲ 秦栏壶,杨涛,红降坡,350cc

  《秦栏壶》壶身由井栏壶壶身拉高,由圆改六方,壶身线条柔和,壶嘴壶把刚毅,刚柔并济,寓方于圆,秦风汉韵,古朴雅致。

 

  此次“让树成树,让壶成壶:杨涛作品展”是杨涛从艺十年来创作的精品展示,让观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紫砂的巧妙相融,看到传统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新时代 新征程 ——“紫砂新青年”五周年邀请展

  展览时间

  2023年4月15日-5月10日

  展览地址

  常州美术馆七层

  特邀艺术家

  徐汉棠  吕尧臣  李遊宇  葛 军

  吕俊杰  张红华  王亚平  程 辉

  范建军  徐雪娟  鲍 青

  参展艺术家

  卞黎君  储亚军  董 欢  范恒玮

  范柯楠  高玮玮  顾俊飞  韩 旭

  何 流  黄 茜  纪文超  蒋程思

  蒋梦瑶  蒋欣含  马品一  马 冀

  彭鼎夫  钱 超  钱志浩  任 伟

  沙雯丽  尚 赟  沈玲燕  史竹儒

  汤重凯  屠博渊  王善朝  王西泠

  王雪纯  汪 裕  温可嘉  吴彦彬

  许 文  许云超  杨 涛  姚 佳

  勇禹愿  袁 鹏  张旭辰  周俊跃

  周 倩  周小佳  朱寒涛  朱自立

  邹 杨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