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罗景
随着中国城镇化加快,工业不断发展,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行业作为环境综合治理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感提供了必要支撑。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属于政策性引导行业,近年来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以加大对污水排放的整治力度,带动行业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环保行业的基建项目往往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回报期长、收益低等特性,使大量投资者望而止步, 不少PPP项目进入库存状态或停建状态,地方环境治理项目面临融资困境。然而,在这样一个原本资本并不看好的行业下,却出现一股金融资本与绿色产业“无缝对接”的清流,并持续引领着投资人士纷纷关注和效仿,资本的涌入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也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及项目实施效率不高的难题。带动这一重要突破的人正是兴业系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崔迪。
崔迪早在2014年前后为相关企业定制投融资方案的过程中,便开始关注环保和生态治理领域的资产证券化应用和实践。崔迪在2016年,最早在国Z环保污水处理项目上,采用先进的资产证券化工具ABS,成功为该上市公司募集到4.88亿元的资金“活水”,获得了资产证券化在污水处理这一民生环保领域的首次成功应用,开创了多元化金融工具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示范,协助企业积极布局环境治理,并向大生态领域延展业务,打开未来发展空间。
资产证券化ABS是指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等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简而言之,资产证券化就是通过出售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融资的过程。崔迪结合环保产业的特点,针对性提出产品结构的三重设计方案,即构建基础资产池、进行破产隔离、以及实现基础资产的信用增级。崔迪创新式总结提升的这三重设计互补互助,共同保障了资产证券化项目的顺利发行。
标的资产作为ABS的基础,其选择将影响ABS业务开展的全流程,崔迪基于各方利益均衡的前提对基础资产池进行重组,从资产源头上降低风险,在成本控制的最低水平上实现基础资产池的最佳收益,提高资产和投资资金的双重利用效率。即便如此,单纯地通过资产重组只能最大化降低风险,而不能隔绝风险,因此,崔迪在此基础上提出破产隔离方案,即通过构建特殊目的载体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将基础资产真实出售,在法律层面实现基础资产与原始权益人的关系断裂,消除因原始权益人的经营危机可能给基础资产带来的风险。SPV是这一理论的关键,也是资产证券化过程的核心,其法律形态主要有公司型、信托型以及有限合伙型三种。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SPV并不参与基础资产的经营过程,而是作为一个独立主体持有基础资产并成为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方,以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
崔迪研究指出,脱离了原始权益人的基础资产,其信用资质只能以资产本身所携带的信息进行评定,而由于独立出来的基础资产本身具有各种潜在风险,要达到发行标准且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关键在于提升基础资产的信用等级,并通过结构设计和第三方的风险分担等方式增强其流动性。针对信用增级,崔迪从内部增信和外部增信两个方面,全方位提出多达12种措施,不仅为资产支持证券的快速、多数发行提供了支持,更有效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崔迪提出的12种信用增级措施解析见下图。
崔迪在运用多元化金融工具为污水处理行业引入资金活水的具体实践中,成功将社会资本引入绿色环保领域,通过利用双方资源、技术等优势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开辟环保及公用事业企业的融资新渠道,加大社会资金对社会效益的贡献,在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掀起一阵热潮。崔迪也成为行业内带领绿色金融发展的先锋舵手,并持续在大环保大生态领域发力,为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绿色金融屏障。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