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任台湾家具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同时也是台湾福曼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昌秀,于1981年创业,公司前身是振声家具实业有限公司。
谈到当初跨入家具业的缘由,陈昌秀提起,他毕业于台北工专的工业设计科,时值台湾的十大建设已陆续于1979年完工,1980年后台湾工业开始蓬勃发展。台湾林业发达,木器製造技术发达,他说当时有许多的驻台美军回美时都会在台湾採购家具运回美国,由于自己是学工业设计出身,正能发挥所长,于是投入了家具产业,生产实木家具。
陈昌秀表示,当时台湾的家具生产都是以美式风格家具为主,设计的样式简单,而且订单量大,美国是我们出口第一的市场,欧洲是第二。80年代的台湾经济欣欣向荣,人称台湾钱淹脚目的时代,所有国外的订单都涌入台湾,几乎各行各业赚到大钱的都是以外销出口为导向的公司。
无畏压力 根留台湾
陈昌秀提到,家具业是兵分二路,不是做内销就是做外销。他将台湾家具产业的发展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在80年代,全世界都来台湾找代工,当时以製造业导向为主,家具业者大量生产,大量出口,几乎人人都从事外销,内销的需求不大。进入90年代后,越来越多人享受到经济成长的果实,国民所得提高,内需开始转强,服务业开始蓬勃发展,台湾做外销的产业也开始面临人力及土地成本上涨的压力,环保意识也渐渐抬头,家具业是人力及土地需求较高的产业,在此时面临了企业生存的压力。
正好中国大陆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开放,希望引进国外的资金及技术,频频向台商招手,利用便宜的人力以及土地吸引台商过去投资,台湾家具业正好搭上这波天时、地利及人和,同时中国大陆配合台商所需,量身打造合适的来料加工出口政策,并搭配货币政策,让人民币贬值,让台湾家具产业外移到中国大陆的十年间继续大赚OEM之财。
陈昌秀说:「那时很多产业面临留下或外移的选择,当时很多人讲如果外移就是出去找死,不外移就是等死。」他当时为了留下来或走出去思考了半年之久,最后做了一个跟大家很不一样的决定,就是留在台湾。
当时福曼莎公司是少数决定留在台湾的家具公司,陈昌秀鑑于大环境的转变,进而将公司转型为以独立设计、开发及客製化为导向的家俱公司。他提到以往在从事外销时,做的大多是美式家具,设计款式比较简单,可是转做内销时,风格就全然不同,必须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喜好,改以欧式风格尤其是义大利设计为主,并开始计画经营品牌。
为了让公司成功转型,福曼莎开始将新设计的产品参加国内外各种设计奖,成果相当丰硕,多项产品曾获得台湾精品奖、优良设计奖、reddot design award及金点设计奖等许多肯定,奠定坚实的设计实力,让福曼莎在竞争激烈的家具市场能走出差异化的优势。
在市场策略面,陈昌秀提到台湾福曼莎成立30年来,走过台湾製造业最繁荣的年代,随时代的演变,慢慢转型成具有创新及设计力等软实力的服务提供者。福曼莎除了拥有产品製造技术,更在设计装潢工程涵盖各种层面,包括木作、实木、系统等,这种垂直整合及水平分工机制,是其他系统橱柜或家具销售为主的室内设计业所不可比拟的。目前除台北、新竹及台中之外,未来将视市场需要在全台各地成立设计中心,用企业化概念经营设计产业。
陈昌秀曾担任台湾优良设计协会的理事长,所以对于设计业相当熟悉,他提到台湾的设计产业大都是蚂蚁雄兵,个人工作室很多,就算成立公司也只有少数几位员工,优点是单兵作战能力强,但是却缺乏企业化整合的优势,且较无管理概念,他现在正致力于将设计业利用企业化的模式来经营,要创造一个群体分工但又能发挥个人特质专长的环境,让设计师能在企业裡尽情的发挥所长的同时,也能得到企业资源的从旁协助。
每个人在创业过程中不免都会遇到许多的风风雨雨,陈昌秀提到,第一个当然就是90年代台湾生产成本提高对家具业的衝击,接著就是2002台湾要加入WTO时,开放市场,关税调降,面临大陆家具大量进入台湾市场的低价竞争。他说当时政府主管机构还曾经询问他家具的关税怎麽调整才不会让家具产业受到太大衝击,他说:「与其温水煮青蛙式的调降,倒不如一口气就调到WTO规定的标准」。
为了挽救自家企业,因应随之而来的挑战,便从製造业走进了零售业,开启了门市经营之路。陈昌秀说:「製造跟销售是天秤的两端,製造端希望能大量生产,但是种类不要太多,销售端则是希望少量多样,产品多元才能吸引客户上门选购。」他研拟之后觉得製造必须要跟著销售走,也就是走少量多样的路线,并跨足到设计,慢慢就有了客製化的产品出现,通路的经营也让他找到了家具业另一套可行的商业模式。曾有人问陈昌秀留在台湾有什麽好处?他回答说:「好处就是让企业生命力延长了。」他甚至也规划好下一个十年的经营方向。虽然他不像其他OEM的同业可以一下子赚到很多钱,但是这套他摸索出来的成功商业模式却是可以输出到周边每个国家,是可以细水长流的。
未雨绸缪 及早布局
对于未来产业发展的看法,陈昌秀认为,家具业不外乎就是两条路,一条是外销,从事OEM,一条是内销。外销出口一般都是以几个货柜做为出口单位,金额大,回收快,但是所需的人力及土地成本要低才能赚钱。对于选择外销路线的业者,陈昌秀认为应该未雨绸缪,及早布局寻找下一个外移目标,或是应该要考虑利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从OEM转型为ODM製造商,并且切入中国内需市场。
以内需市场为主的业者,应该要整合国内资源来发展。他提到早期的台湾家具业分领很细,做沙发一个厂,做柜子一个厂,各自独立。这样的商品组合很难具有一致性。有鑑于此陈昌秀有了『策略联盟』的想法,希望能将各种家具、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及各式材料做一个整合,有系统地联繫各网络,将所有资源串连起来让顾客能一站购足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团结的力量大。
印尼中产阶级兴起后,骑自行车成为受欢迎的休閒活动,政府甚至明订「无车日」,让行人与单车骑士在马路上活...
义大利设计活泼多样,强调发挥个人特色,产品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著重材质的筛选与高品质的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