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家访谈>> 正文

打造工业强市谋求更好发展

企业报道  2015-04-14 09:11:26 阅读:
核心提示:较早涉足民营经济的桐庐,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将不起眼的小商品打进国际市场,在国内率先发展旅游业、制笔、纺织、服装、机械、生物制药等块状经济。

  较早涉足民营经济的桐庐,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将不起眼的小商品打进国际市场,在国内率先发展旅游业、制笔、纺织、服装、机械、生物制药等块状经济。今年,桐庐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工业经济发展三年“三高三翻番”的行动计划,以此激发块状经济,推进高速公路经济。那么,要实现“工业强县”的目标,桐庐县有哪些优势?在三年“三高三翻番”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桐庐县委、县政府又将有怎样的举措?由此记者走访了桐庐县副县长濮明升。

  记者:据了解,今年6月7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兴市大会,提出确保实现“一高一领先”工作新目标。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桐庐县委、县政府狠抓“工业强县”战略,制定了工业经济发展三年“三高三翻番”行动计划。濮县长,请您说说“三高三翻番”的具体内涵?

  濮明升:从桐庐发展的实际看,工业是经济的主要之城、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过去6年,我县工业销售产值、工业投入翻了两番,成绩很大,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为杭州市实现“一高一领先”做出了贡献。要突出工业经济是第一经济、是龙头经济的地位,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工业经济发展的三年“三高三翻番”行动计划。

  三年“三高三翻番”是以2006年底为基础,至2009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幅、工业投入增幅、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幅高于杭州市全市平均水平;规模工业销售产值、规模工业利税总额、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26%以上,到2009年底实现翻番,分别达到396亿元以上、20.6亿元以上、60.8亿元以上。

  记者:那么,要实现三年“三高三翻番”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桐庐县有哪些现实的前提和潜力保障?

  濮明升:三年“三高三翻番”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高于“十一五”规划平均增速,高于杭州市全市平均水平,这是建立在我县工业发展的实际基础之上,有其现实的前提和潜力保障,同时也是我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持续的工业投资。2003—2006年,全县累计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82亿元,工业招商引资额74.2亿元,成功引进的东芝水电、三狮建材、汉德邦建材、中艺花边、长隆实业等亿元项目已陆续发挥效益。

  二、良好的产业基础。从产业结构组成现状来看,针纺织、制笔等传统产业占了全县的一半以上,电脑横机、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的引进,将继续成为支持桐庐工业稳健增长的中坚力量。而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在全县总量的比重逐年增长,将成为桐庐下一轮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强大后劲。

  三、壮大的规模经济。目前,全县有506家上规模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医药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成长为5亿元企业、10亿元企业。

  四、优越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创业氛围,使桐庐成为企业主投资创业的“热土”。尤其是杭千高速开通后,为“接轨大杭州,融入长三角”奠定了基础,县境内四个互通也将形成推动桐庐发展的“高速”经济带。

  记者:尽管有良好的区位和投资环境做支撑,但是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桐庐县还属于相对不发达地区。那么要想在3年内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幅、工业投入增幅、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幅高于全杭州市平均水平的目标,桐庐县委、县政府将着重从哪些方面努力?

  濮明升:为实现我县的三年“三高三翻番”行动计划,县委、县政府将实施四大战略。

  一是大平台建设战略。加大“一区七园”开发、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投入完成6亿元以上,使“一区七园”真正成为都市产业转移的承载区、对外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块状经济发展的集聚区。到2009年底,“一区七园”占全县工业总量的比重力争达到80%以上,其中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占全县工业总量的比重力争超过20%。

  二是大企业培育战略。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一定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通过3年时间,力争亿元企业家数实现翻番目标,亿元企业家数达到70家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5家以上,5亿元—10亿元企业15家以上,上市公司力争达到3家;规模企业达到700家,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规模工业总产值占总量的比重超过70%。

  三是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招引培育大项目、好项目,3年内力争在建和新增投资超亿元项目50个,在建和新增投资5000万元—1亿元项目50个。

  四是节能降耗战略。到2009年,规模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6年下降13%,规模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30%。初步建立有效推进节能降耗的政策支撑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记者:众所周知,土地、资金等要素已经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瓶颈。桐庐在发展过程遇到了怎样的“成长的烦恼”?面对这些制约,县委、县政府又将做怎样的调整?

  濮明升:土地、资金同样成为桐庐经济社会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县委、县政府将着力做好工作,破解要素瓶颈,从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突破土地要素制约方面,要充分挖掘潜力、盘活存量、拓展发展空间,县委、县政府从改造扩建增容、建设标准厂房、盘活存量土地、盘活闲置厂房、开展“工业项目履约清理”活动等方面实现突破。

  在破解资金要素制约方面,一是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要积极鼓励外地金融机构到桐庐开展业务;二是积极协调银企关系,努力为具有发展潜力、信誉良好的企业开拓融资渠道;三是要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作用,对县贷促会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进行增资扩股,提高运作能力;四是积极培育和推动企业上市,开展直接融资。

更多专题
马来西亚橡胶产业报告

早在19世纪80年代,橡胶产业在马来西亚快速蓬勃发展,大面积的丛林被清理,并种植橡胶树。在美国福特汽车公...

青春在雪中飞扬

到吉奥集团采访,已经是第二次。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穿过老城区,穿过荒芜的城郊,一座崭新的工厂赫然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