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访谈 >> 正文

专访田霏宇:从博古睿馆藏展到马蒂斯特展,一个当代艺术中心的现代艺术路径

企业报道  2023-10-23 11:16:23 阅读:5463

  截图20231023110429.png

  【编者按】经历了三年特殊时期的荡涤,面对自然环境、社会与文化的整体变化,作为艺术世界核心所在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在淬炼之后,正在发生怎样的转型与变革?

  从博物馆建筑与硬件设施的可持续性更新,到领导层和核心团队的更迭,博物馆的结构与领导力的调整,将会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带来怎样的变革?对展览与作品以及内容的叙述方式与表现重点的演绎与传达,如何在艺术本体、时代议题与观众需求之间,找到超前的声调与切题的回应?对于收藏的研究与调整、公众教育的承担与规划,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担当传承文化与启蒙未来的责任?无所不在的社交媒体与新一代的意识转变,又如何在重塑传统博物馆的角色,以及从内容到沟通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作为本地联结社群与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枢纽,博物馆如何弥合过去的隔离带来的裂痕,重新唤醒文化艺术与社会,乃至人与万物之间联结的生机?

  在告别隔离、重建联结的新时点上,《艺术新闻/中文版》从五月开始推出【博物馆再联结】专栏,提问一系列身处变革前沿的国内外博物馆,深入博物馆变革的核心地带,探访这些博物馆如何引领思想碰撞,展开多元对话,激发艺术能量,唤起社群共振。

  本期刊发的是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兼UCCA集团CEO田霏宇(Philip Tinari)专访。今年,中国国内海外引进展的数量及密集程度达到了高峰,UCCA在上海UCCA Edge与UCCA北京先后推出了聚焦现代艺术的两档展览,“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文中简称“现代主义漫步”),以及“马蒂斯的马蒂斯”,两档展览在各自结束展期之后将对调展出城市,北京与上海的观众将体会UCCA持续半年以上的现代艺术“双城两展”布局,这也是UCCA迄今为止首次在年度展期内连续呈现两档现代艺术展览。关注当代艺术生态的UCCA将现代艺术纳入其展览脉络中,并逐渐形成了清晰的引进展出模式。以“现代主义漫步”展览为契机,《艺术新闻/中文版》针对展览源流、机构间的合作模式、内容呈现等层面与田霏宇进行专访,并将话题延展至当下西方艺术机构引进展之于中国观众的价值。

  2023年夏季,上海UCCA Edge与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先后启幕的两档展览均聚焦现代主义艺术。率先于6月22日在UCCA Edge呈现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下文简称“现代主义漫步”)所展作品皆来自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Berggruen Museum,下文简称“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六位现代艺术的奠基者与关键人物——塞尚、马蒂斯、保罗·克利、毕加索、乔治·布拉克以及贾科梅蒂的近百件代表作品,油画为主要媒介,以时间为序呈现在观众眼前。博古睿美术馆由德国画廊主及收藏家海因兹·博古睿(Heinz Berggruen)创建,其收藏聚焦现代艺术大师,收藏谱系覆盖了20世纪以巴黎为活动轴心发展实践的现代主义艺术家群体,侧重收藏毕加索各时期的作品、克利在魏玛包豪斯任教时期的作品,以及马蒂斯和贾科梅蒂的晚期作品。“现代主义漫步”是一次以收藏家的眼光出发的,对20世纪欧洲现代艺术发展历程的回溯。

  7月15日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马蒂斯的马蒂斯”则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马蒂斯艺术生涯的首次完整呈现。UCCA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Musée départemental Matisse, Le Cateau-Cambrésis)合作,呈现后者馆藏中的280余件作品,包含油画、雕塑、素描、纸上水墨、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多种艺术媒介。展览亦增设“马蒂斯、野兽主义与中国绘画”章节,探讨马蒂斯与野兽派对中国20世纪20-40年代现代绘画运动的联系与影响。位于马蒂斯的故乡,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的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是马蒂斯生前唯一落成并亲自参与策划展陈的美术馆,他在去世前将其收藏的一批作品捐给家乡,该批作品构成了该美术馆的馆藏核心。展览标题“马蒂斯的马蒂斯”源于艺术家对美术馆规划的高度参与,展览旨在突出马蒂斯本人的艺术和策划观念对于展览的“策划”角色,本次展览亦可被视作马蒂斯对其艺术生涯的自传性梳理。

  11月,两档展览将对调展出城市,北京与上海的观众将体会UCCA持续半年以上的现代艺术“双城两展”布局,这也是UCCA迄今为止首次在年度展期内中连续呈现两档现代艺术展览。

  640-2“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9年

  从2013年的“杜尚 与/或/在 中国”开始,UCCA开始将其展览所关注的年代延展至现代主义时期。2019年与法国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合作举办的“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使UCCA确定了其对现代艺术的兴趣。关注当代艺术生态的UCCA将现代艺术纳入其展览脉络之中,以一种对当代艺术生态的溯源式、对照式的观察,其引进现代艺术展览的模式也逐渐明晰:作为未建立自主馆藏的民营艺术机构,UCCA与建立了集中性收藏(聚焦单一艺术家或收藏家)的海外美术馆直接合作,中外两方团队共同思考展陈思路并落地呈现,作为对UCCA展陈内容和机构视野的补充。

  UCCA愈渐成熟的现代艺术策展与展陈模式也与近年中国加快与国际美术馆/博物馆建立合作、引进馆藏展的步伐相调。在解除防疫隔离政策后的2023年,中国国内海外引进展的数量及密集程度则达到了高峰。在上海,英国国家美术馆、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德国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以及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皆携其馆藏来到上海,部分展览如“乌菲齐大师自画像”在上海展期结束后巡展至北京。

  2023年年初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国家美术馆合作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在98天展期内所收获的42万余人次的纪录证明中国观众对引进展的热情,然而该数字仍未超过2018年上海博物馆与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ate Britain)合作推出的“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珍藏展(1700-1980)”的61.8万人次。数字差距从侧面反映了近五年来,上海艺术机构与海外机构在机构建设、内容呈现层面的合作正在扩大,观众的选择权亦在增多。对中国观众而言,引进展的“原作”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对艺术史的视觉经验,亦惠至全民艺术普及;就机构而言,引进展则为其内容以及商业层面增筹加码,海外机构则进一步扩展其国际化布局。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与上海成为了海外重要艺术机构世界巡展中的重要两站,就市场反馈而言,引进展的热度仍将可见地持续;以UCCA为代表的民营艺术机构,和以上海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签订五年展陈计划)、浦东美术馆[先后与泰特美术馆(Tate)、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机构签订协议]为代表的拥有国企背景的艺术机构的中外展览交流模式也在日趋成熟。

  以UCCA Edge“现代主义漫步”展览开幕为契机,《艺术新闻/中文版》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兼UCCA集团CEO田霏宇进行了专访,从展览源流、机构间的合作模式、内容呈现方式开始,进一步讨论博古睿的现代艺术收藏,以及中国当下观众对现代艺术展览的接受与思考方式。在他看来,在国内展览市场高频推出海外引进展的当下,UCCA的工作“是在一个相对整体的对现当代艺术史的回顾和介绍中,以当代视角呈现现代艺术作品”。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