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春燕
近日,宁夏固原二中2000多名学生凌晨四点多出发徒步往返54公里祭奠英烈的视频在网上爆火,一场时空交错的对话,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信仰之火深深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教育的真正意义在这一刻具象化。
“你们将用双脚去丈量108里的红色之旅,用自己的心灵,去告慰烈士们的灵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有!”今天你们脚下,留下的每一个足迹,都将成为你们明天人生道路上一道靓丽的灯塔。”4月3日凌晨五点,当整个城市还在睡梦中时,固原2300多名师生早已集合列队完毕。随着校长一声口令,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任山和烈士陵园进发。铁骑开道,警察护航。家长们站在道路两边,高举横幅为他们助威。医护人员和救援队员等大量保障人员,也全程为孩子们保驾护航。学生们一路上唱着嘹亮的红歌,徒步16个小时,往返54公里,只为祭奠先烈。
固原师生徒步去烈士陵园扫墓,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来回108里,师生们坚持了30年,风雨无阻。去年因为哮喘而中途折返的男孩,今年咬牙坚持也要走在队伍最前面。退休多年的老师本可以不参加,却要连续六年陪学生徒步祭奠,他们走的是信仰,拜的是先烈。在陵园里,孩子们庄严列队,神情肃穆、擦拭墓碑,敬献鲜花,深深鞠躬、告慰先烈。当看到墓碑上有些烈士年龄只比自己大几岁,甚至有些烈士都没有名字时,无数孩子早已眼眶湿润。教科书上的爱国教育在这一刻不再抽象,实实在在让孩子们在物质富裕时代更加深刻理解苦难的意义,在和平岁月更加深刻铭记牺牲的价值。在教室里讲一百遍爱国教育都不如让孩子们亲自走一趟。而创办活动的原因只是因为韩宏校长1992年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条新闻,新闻里描述中日夏令营对方老师临走时对我们说了句“你们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被这句话深深刺痛的他,在1995年决定组织学生清明节祭奠先烈。可就连他也没想到,这一坚持就过去了30年,也许这条108里的山路,通向的不仅是任山河烈士陵园,还有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又不禁想起年初在天安门看升国旗时,凌晨四点半,大家不约而同地拼车前往天安门广场,有来自广州的、大连的、宁夏的……,有抱着小孩的年轻夫妇、有六旬的老人,大家排着长长的队伍,越过一道又一道的安检,心情也是越发的激动。虽然到处人头攒动,挤得抽不出身,但七点一刻国歌奏响时,那股汹涌的情怀却再也无法隐藏。北京冬天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站在寒风里几个小时的等待,几百人升国旗,这一刻,是那么值得!在天安门城楼对面拍照留念时,注意到一个小孩手里拿着历史课本,仔细一看,课本的封面印的是天安门的全景,在美美夸赞小孩创意的同时也被小同志得如此用心深深感动着。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