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晚,新闻联播中播出2021年5月30日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五(8)中队少先队员的回信,希望队员们“希望你们结合自身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落实回信精神,我当时在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任教,兼任五(2)班主任工作。我们班级承担创建县市周恩来班任务,我带领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开展新旅办学事迹及新旅精神寻访活动。
原来,我们涟水县南集镇长浦村与新旅有一段情缘,新旅“小好汉”曾在南集长浦创办新安学校,历时三年多。新安旅行团是一群少年儿童组成的宣传抗日组织。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党的地下工作者按照上级指示,组织了一个最初只有14个孩子的团体一一新安旅行团,团员中最大17岁,最小12岁,校长汪达之担任顾问。1935年10月10日,新安旅行团从家乡苏北淮安出发,一面宜传抗日救亡,一面学习知识理论,到“民族解放斗争的大课堂”里进行教、学、做。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这群“小好汉”走遍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努力为争取抗战胜利、全国解放作贡献。
1942年秋,在新安学校校长汪达之带领下,新安旅行团的张拓、左林、王德威、陈明、陈祥等一行人,持着涟水县长万金培的介绍信,由国统区长途跋涉进驻南集长浦村,找到长浦支部书记袁海澄,袁海澄得知情况后非常高兴,收拾房子给汪达之等人居住,还动员庄邻安排新旅团员居住。当时,汪达之校长住袁志香、陈素珍家。新安旅行团一到长浦村袁庄,就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新安旅行团成员,自己动手建了10多间大草房(现南集镇镇兴村袁庄闸北约60米处)。听说周围的男女青年都可以入学,开始有人怀疑,于是就有人问招生人员是怎么回事,招生的人热情解释:“只要不识字,我们都教,我们要广大人民识字懂道理······”这一来,更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附近很多青少年到新安学校报名读书。
开办学校不到五天,就有袁峰、袁以春、袁绿娥、袁绿华、袁培义、史金龙等近30人报名参加学习,后来,参加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共开13个班,参加学习学生达600余人,新安旅行团在此教学生学习知识、宣传抗日长达3年多,还教群众扭秧歌、学唱抗日歌曲、学文化,培养了许多儿童骨干,推动了涟水文化和抗日工作的开展,许多人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南集新安学校为革命培养出一大批人才。
新安旅行团的小教员们,白天在教室教学;晚上,在庄子上演小戏、跳秧歌舞,群众很喜欢看,经常有人尾随他们到别的庄子上看演出。
新安旅行团成员及学生,经常性到附近村庄搞宣传,散传单、贴标语,公开进行抗日宣传。周围群众明白,新安旅行团创办的新安学校,不仅是个传授知识的学校,更是共产党开办的抗日宣传学校。由于新安旅行团的宣传,南集一带抗日形势高涨,组织民兵、动员参军、支前活动等都得到地方群众的拥护,每次扩军都按时完成任务,新安旅行团的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
校长汪达之,平时留着大胡子,经常对参加新安学校的学生说:“你们是祖国的未来,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
汪校长当时人称汪大胡子,40多岁才结婚(汪校长1944年42岁时,与新旅教员杨南琛结婚)。结婚时,长浦的群众有多人去祝贺过。汪校长他们白天写材料,晚上出去散传单、贴标语,搞宣传。在汪达之住处袁雪枚家东边隔一家袁以成家,是保姆住处,有多名孤儿由保姆照看,多数是革命烈士后代,相当于现在的幼儿班,也招收当地幼小孩子,所以,当时新安学校,是招收小学与幼儿综合学校。
1943年初春,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南迁盱眙黄花塘后,党委托第三师和盐阜地区直接领导新旅。不久,新旅成员从长浦新安学校,分散到涟水农村,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后来,群众性秧歌运动会在涟水普遍展开,新安旅行团在涟水开办160余人的儿童干部培训班,教学秧歌舞。秧歌舞逐渐在涟水全县传开,丰富了涟水农村文化活动。在1945年全国大反攻前夕,那年秋天,有一支日伪军路过长浦新安学校,知道新旅在宣传抗日,用火烧毁学校。之后新安旅行团成员撤离南集长浦,去废黄河东岸盐阜区(与新安学校一河之隔)。到了盐阜区,由新安旅行团发起,联合新安小学、儿童生活社、盐阜师范实小和各县儿童团团部,召开了盐阜区第一次少年儿童代表大会,成立了少年儿童团总部,这个总部很快成为团结和动员盐阜区少年儿童争取抗战胜利的领导中心。新新安旅行团在南集长浦办学期间,汪达之等领导多次去废黄河东岸的盐阜区汇报工作,受到刘少奇、陈毅等领导的接见。
参加南集长浦新安旅行团所办学校学习后来成才的有:陈书才曾在长浦新安学校读书,后成为人民教师,是一名离休人员。贾桂林(解放后任镇江市财政局局长)、石辅国(离休前为广州军区空军某部师政治部主任)、石辅民(离休前任江西省人事厅厅长)、辜来章(当时被新旅聘为教师,曾在新安学校教书两年,后被军队招收参军,退休前为淮安市水利局长)、彭守香(离休前为江苏省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等,还有很多学员,建国后成为地方领导干部。
1970年春,原新安旅行团以张拓为首的10人,重回长浦探访老校址,走访看望老房东,当地村民与来访的新安旅行团的团员,一起深情回忆当年烽火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的往事。
过去的新安学校旧址,后来被挖河只有一个河堆了,上面被栽上杨树;汪达之校长住处,由于袁雪枚家后人到城里定居,老房子也不见了,只剩下充满废砖的宅基地;那幼儿居住的地方,也只有两间矮小的小瓦房。长浦新安学校踪迹虽然不见了,但新旅的故事、新旅的精神,永远留存于南集人的脑海里,并将激励南集的少年儿童去传承,激励南集后人奋进。
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我们南集镇关工委将开展“学习‘小好汉’ 当好接班人”系列活动。我们把“小好汉”南集长浦办学事迹,作为青少年“五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用好身边红色资源,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教育青少年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四个自信”的新时代红色接班人。
新旅热血报国、勇于奉献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旅精神将激励和鼓舞青少年奋发图强。我们要把新旅“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新旅精神薪火相传,教育青少年争做新旅精神传人。
自2021年六月以来,本人多次去长浦寻访新旅南集办学事迹。曾寻访102岁杨芳老奶奶、当时汪达之校长住家后人81岁的袁雪梅老人、当时新安学校学员85岁南集镇南营村关工委主任李鸿章老人、现任江苏省妇儿基金会荣誉理事长(省妇联原二级巡视员)新旅学员陈书才之女陈秀云女士等,根据他们的回忆,整理成文。(周祝君)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