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山间,一朵“小花”绽放

企业报道  2024-04-02 10:10:59 阅读:1064

  “线号点号:5008 9273

  地物描述:荒地

  偏移原因:民房

  风险提示:距离房屋80米

  测量时间:2024-03-26”

  3月26日,东方物探西南分公司成都龙灯山生产基地,测量工程中心副经理黄鑫通过手机APP程序“隔空”扫描电子“二维码”后,瞬间,200公里之外,四川盆地资201井区南三维勘探项目的物理点信息实时呈现——

  “老余,你这个宝贝越来越好用了哒!”

  “还可以,黄经理看——这是刚打印出来的标签,”作业现场,测量三队队长余禄和把一张刚刚打印而成的具有防水、即时贴性能的二维码标签捧在手上,“它小乖小乖的,呵呵……”

  从年前脑子里“冒”出个“测量二维码标签”至今,前前后后三个月、连着春节假期,余禄和的心中一直装着一个“它”。而今小有收获,他清瘦的面颊上绽开了笑颜。

  去年年底,测量三队对全年项目生产运行数据进行归集、分析,一个看似寻常的问题引发了余禄和的深度思考:野外施工中,由于操作人员随机制作激发点(井炮点)标记时书写不工整或笔误,导致了一些差错。工作中的余禄和是一个近乎完美主义者,眼里容不下沙子,“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改进传统作业方式,尽一切可能避免人为失误。”

  余禄和,国家注册测绘师、高级工程师,现年51岁的他职业创新履历27年,是西南物探测量界公认的金牌“创客”。2023年他作为项目长,牵头完成了《RTK测量仪物探放样软件的研发及应用》《测量云监控平台实时报警功能研发》。

  “根据现场所需,创新工艺技术,打造智慧测量,用科技服务油气勘探。”余禄和几番冥思苦想,一个“物探测量二维码标签野外打印及应用研发”思路逐渐成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蓝牙技术和打印机硬件的发展,使得野外打印替代人工手写成为可能。在与队党支部书记毛伟商量后,他很快搭建起一个包括高级技师李刚、副队长满林、测量组长谭军在内的技术创新团队,着手展开相关工作。

  野外二维码打印及应用,不仅在山地物探、西南探区乃至物探测量行业都属于首创,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项全新的跨技术领域、融合多种创新元素的复杂课题。说干就干,还是余禄和“操刀”,团队成员密切配合、迎难而上,大到配套软件的自主研发、便捷式打印机的选型,小到标签页面关键信息的精练、二维码大小设置等等,他们都作了精细考量和设计。仅是一个标签的文字排版,就修改了五六个版本。

  3月5日,余禄和等人参加了测量工程中心职代会和2024年工作会,今年的中心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紧跟西南探区“世界一流综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提升“创新创效源动力”,打造“数智化测量新高地”。这对大家的触动很大,回队后,他们又进一步完善了创新方案内容,加快了研发实施步伐。

  测量三队的创新活动同时得到了中心层面的重视,“这个项目非常好,”集团公司技能专家郑家志给予指导:“还需要加强对野外实地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测试,比如,雨天的影响。”

  大家的支持鼓励形成了更大推力。为了模拟测试效果,余禄和把打印合成的标签小样放置于自家屋顶,像养花一样每天坚持浇水一次,定期查看有无变色或脱落。妻子瞧着他成天忙忙碌碌,忍不住笑了:你的这个“花”呀,真是比隔壁刘姐的兰草还金贵。

  让余禄和开心的是,日晒水淋半个月过去,自己的标签粘胶处还是牢固,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就这样,软件编程修改来来回回,标签打印筛选反反复复,他们终于选定了一个心仪的模版样式。

  然而,野外环境恶劣,情况多变,硬件是否易损?蓝牙连接是否稳定?现场使用会不会增加操作手负担?能不能得到项目各方的认可?多年的现场攻关实践告诉余禄和:只有通过一个项目的先导性试验,才能给出明确答案。

  三月的四川盆地,绿绿的、黄黄的、红红的,满目春风,五彩斑斓。山间地头,不时有“红工衣”穿梭其间。

  资201井区南三维是测量三队今年承担的首个项目,也是二维码标签野外打印应用的试验田。3月18日,资阳市资中工区,在甲方监督、项目内部甲方物探203-213联队的共同见证下,GPS操作手张清勇打开测量仪手薄嵌入的专用小程序,熟练地录入地物等信息……随即,软件自动生成网格桩号,一个自带二维码的黄色标签便从斜挂在他腰间的微型打印机出纸口“吐”了出来——

  战地“黄花”,沐浴春晖,自带芬芳。

  与传统方式相比,这项新型测量标记制作工艺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从根本上避免了手误出错,能确保标识点号百分百准确;自动生成激发点号二维码“身份证”,防止了后道工序人员擅自移井的风险;使用便携,操作简单,自动打印替代人工手写,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另外,这钟标签在野外的保存时间可延长一倍以上。

1.jpg

余禄和(右一)正和创新团队商讨技术方案

  好东西,一用就知道,张清勇把个“宝贝”攥在手里不肯丢手(现场仅配用了两台)。甲方人员也禁不住拍手叫好,监督打算将其作为项目的一个亮点举荐给油田方面;物探联队负责人当即表示,愿意提供经费赞助。

  余禄和压制住内心的激动,手捧着这株“小花”一阵寻思,“它还小了点。”为了让标记变得更醒目、好用,他们又将二维码的尺寸由之前的1个立方厘米扩展至1.8立方厘米;考虑到每盒小尺寸的标签打印纸可节约2百多元成本,他们便放弃更换纸张型号,决定把“打印小标签”粘贴到“预制大标签”上进行放大化处理。

  成果图像再一次被拍到中心创新工作群,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方便、准确、高效,这也是我们测量先锋的新质生产力!”测量二队队长陈茂随手送上一个 “三连赞”。

  “现场用了几台打印机?”“我手头有点紧,只用了两台……”“可以再搞几台,”中心生产技术室主任张强建议扩大试验范围。

  “加快现场试验,改进成熟后在中心各项目推广,”中心经理王金钢紧接着作了延伸,“后续,我们将就此申报分公司的科研立项,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这个码呀,还有潜力可挖,可否借助它整合物探项目的生产、安全、管理等信息资源?”

  “深化创新开发,扩展功能模块,届时,不仅测量,包括后道的钻井、民爆、排列等各工序班组都可以扫描物理点上的二维码,进行数据录入、信息拾取、工作验证,进而辅助项目生产运行,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方便安全风险提示,以及促进干部现场履职。”

  “把这个码变成智能码、全能码,让我们测量的码变成整个物探项目的码,大家马儿大家骑,共创共享!”

  “或许有一天,我们物探野外施工也能‘一码在手,万里无忧’。”随着大家的七嘴八舌,余禄和的心绪飞出山地、飞上了白云蓝天……

  图/文:周星宇 唐波 何帅兵 李培双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