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山村创业,绘就美好未来

企业报道  2023-08-18 11:40:58 阅读:1483

  王坤的牛肉门市在万源市后河农贸市场附近,今年6月刚刚开业。虽然开业时间不长,但靠着产品新鲜、诚信经营,已经累积起了一批熟客,门市平均两天就要卖掉一头牛。

  不同于其他鲜肉店,王坤的牛肉门市卖的全是自家的牛。在太平镇老洼坪村,他建了两个肉牛养殖场。2021年,王坤在当地政府和村委的帮助下,在有养牛经验的父亲的指导和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在村上租用场地引入50头牛,创办了坤坤家庭农场,搞起了肉牛养殖。去年,王坤又在村上新修了一座肉牛养殖基地,并引进112头肉牛,总共养上了187头肉牛。

  “1头牛出栏保底收入5000元左右。”王坤说。在父子两人的共同努力下,王坤家的日子更加有了盼头。在养牛的同时,他们还组织一群乡友,在万源市承接修筑铁路护坡、堡坎等铁路附属工程,施工队最多时人数达到五六十人。如今,靠着承接工程和养殖肉牛,王坤一家每年的收入能有100余万元。

  “王坤的创业经历给我们村带了个好头,乡村振兴离不开这些敢想敢干的年轻人。”老洼坪村党支部书记王万聪介绍,今年村上还计划与公司合作,新建一座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并鼓励现有的肉牛养殖场继续扩大规模,着力将老洼坪村打造为肉牛养殖示范园。

  “我们还想继续延长肉牛养殖的产业链。”牛肉门市步入正轨,王坤父子也有了更多想法。脱贫不忘感恩。自家“鼓了腰包”,王坤并没有忘记老洼坪村的乡亲。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坤坤家庭农场开设以来,同村的脱贫户邹长寿、高国秀夫妇便前来务工,每天早晚帮忙喂牛。“我们两个加起来,一年在这里的工资将近9万元钱。”王坤在老洼坪村的两个肉牛养殖场日常都交给了邹长寿夫妇打理。

  “大家都是乡亲,交给他们打理我们也放心,今年前几个月我在外面忙的时候多,农场这边全靠他们帮忙。”王坤说。

  除了明面上的工资收入,利用农场的各种渠道,邹长寿夫妇还能得到不少好处。邹长寿夫妇自家也养了10多头牛,每次农场从外地买回草料、玉米的时候,王坤都会以原价卖给邹长寿夫妇,帮他们节省了运输费用。邹长寿家的牛生病了,农场也会免费提供药物帮助治疗。每年光是运费、药费等,就帮助邹长寿夫妇节省下了一两万元。

  邹长寿夫妇的儿子邹久果,如今也跟着王坤一起干,负责王坤父子承包项目的管理、采购等事宜,一年下来也能收入五六万元钱。王坤父子承包的项目工地上,常年有二三十个来自万源各个乡镇的脱贫户,现如今他们每人每年都能收入好几万元。

  农场的屠宰房今年建起来后,王坤又在村上雇了一些乡亲帮忙,58岁的残疾人周正爵就是其中之一。“他主要的工作就是清洗一下牛肠子之类的,清洗一套就给他100元钱。”王坤说。

  正是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王坤不仅将家庭农场越做越好,还带动周围群众一起增收致富。王坤的创业故事在村里传开后,很多乡邻都来讨经验,而他也毫不吝啬,总是腾出时间耐心分享自己积累的养殖技术和经验。“我家的日子有盼头了,也想帮一把乡亲们。”王坤的话一如他的为人,朴实而厚道。

  凭借坚韧战胜困难,凭借勤劳战胜贫穷。怀揣乡村振兴梦想的王坤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走过了跌宕起伏的10年,从一个在外漂泊的流水线工人,成长为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未来我还要继续努力,通过自己率先示范,带动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坤坚定地这样说道。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