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大道变通途

企业报道  2022-10-08 14:18:46 阅读:1461

  ——贵州中交德余高速八合同段建设纪实

  在贵州石阡本庄镇至河坝镇是一带长三十多公里丘陵田畴,北面大山考古发现是秦汉时期古夜郎国国都所在地,南面是绵延起伏二十多公里长七岭梁子形似千里游龙。1934年10月,长征探路先锋红六军团七千多人曾翻越此山前往石阡、印江与红三军会师。当中央红军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强渡金沙江,甩脱敌军的围追堵截后,在湘黔川界地完成牵制任务的红二、六军团18000多人于1936年1月开始长征转移,当月中下旬途经石阡白沙、本庄、河坝等地,1月20日至25日突破龙溪封锁线,随后一路北上,在甘孜与中央红军会师。80多年过去了,今天,在这一带又再现出当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乐于吃苦,无坚不摧的长征精神,中交建设者们从德江到石阡本庄镇的南面绵亘的群山腰,一路由北向南筑基架桥,穿山越岭,修建成奔腾千里的巨龙——德余高速,大有红军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伟大气势。

  全长17.39公里的第八合同段路线几乎都在七岭梁子的半山腰上,施工内容含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程。

  其中,控制性工程李家沟特大桥设计为整体式、双向四车道桥梁,全长1020米,最大纵坡2.45%,上部结构为先简支后结构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为曲线桥梁,最大曲线半径980米,最大横坡3%,下部结构为方墩与圆柱墩。方墩最高达48.8米,下部结构施工及T梁架设施工难度大,施工风险高。

1.jpg

  李家沟特大桥

  红岩寺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隧道,隧道左线全长1032m,右线全长1013m,为长隧道工程。隧道进、出口与省道S305高差约200m,隧址位于半山腰山坳处,地形陡峭,局部为陡崖,植被发育,人迹罕至,交通极为不便。进口面悬崖峭壁,无法施工,只能从出口处单向掘进,不仅减少一半的隧道开挖作业面,还浪费了一倍的有效时间。

2.jpg

  红岩寺分离式隧道

  白腊园Ⅰ号大桥、白腊园Ⅱ号大桥、白腊园左幅中桥桥址位于山前斜坡处,线位沿着斜坡展布,沿轴线地形起伏较大。地势的险要给施工工作面的展开带来极大困难,且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存在岩溶、滑坡、顺层、危岩带及崩塌堆积体等不良特殊地质情况。其中堆积体段落地质松散,扰动易滑塌,全线共有堆积体段落13处,给项目施工过程中带来重重困难。

  为了克服施工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贵州德余八合同项目群策群力,不惧艰难,勇于战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jpg

  白腊园Ⅱ号大桥

  集思广益,科学谋划

  项目进场后就积极进行前期策划工作,为尽快了解项目整体地形地貌,项目管理人员起早贪黑地对现场进行踏勘,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便携带测量仪器出发现场,天黑了才回来。项目地势险要、地形复杂,为了寻找项目路线及各桥梁及隧道位置,项目管理人员多次穿梭在地势陡峭的高山密林中,时常有着滑倒及擦伤的可能。为了完成项目红线放样,项目管理人员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并引进奥维地图技术及无人机巡航,利用奥维地图可以迅速了解项目路线方向及人员所在处具体桩号,利用无人机巡航可以直观地了解项目整体地形地貌,两项技术的引进顺利解决了项目前期策划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了解完项目地形地貌,项目不断组织开展研讨会,通过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协作队伍管理人员的思想碰撞,集思广益、科学谋划,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安排,促进后续项目施工降本增效。

4.jpg

  无人机航拍

5.jpg

  利用奥维绘制的平面布置图

  精细管理 排忧解难

  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德余高速节点要求,对施工计划进行细排,精确至每天施工计划,并每天组织开展早会,每周一组织开展项目部周例会,每周日组织开展协作队伍周例会,每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例会,做到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通过例会的开展让“工,料,机,法,环”各个方面制约现场施工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并及时得到解决。施工安全管理上,项目对危险性较大重难点工程成立专班小组,专班小组每天开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条件审查,满足要求才能允许开工,并且加强施工过程中巡查监督,确保施工生产安全。为了提高产业工人对施工安全的重视,项目制定制度,为现场施工满足安全要求的产业工人分发生活用品领用卷,可凭领用卷领取生活用品,以此激发产业工人重视安全,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中,项目以“抓源头管理,抓过程控制,抓经验总结”来促进质量的控制及提升,每道工序严格遵循“三检制度”,检查验收人员验收合格后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巡视及检查,存在不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时,及时进行纠偏,并开展施工过程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各道工序施工符合要求。严格落实首件工程制度,通过首件工程总结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并在后续工程中进行推广,以此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品质提高。

6.jpg

  首件工程总结会 

7.jpg

月度安全生产例会

   

8.jpg

项目部周例会

9.jpg

 施工班组周例会

10.jpg

项目部周例会

11.jpg

施工班组周例会

  科技创新 质量安全

  项目始终秉承攻坚克难、积极创新的理念,积极探索施工技术创新。以创新为抓手,改善施工工艺和作业环境,杜绝长期存在的施工通病与安全管理盲区。

  项目堆积体段落较多,给项目施工安全带来较大的挑战,为了确保施工生产安全,项目在堆积体段落及时布点监测,并引进北斗导航边坡自动监测系统,可在微信小程序中实时上传监测数据及预警信号,确保边坡安全监测及时性、准确性,并降低边坡监测成本。

  项目采用信息化手段严格控制关键工序施工质量,持续推进新时代下的智慧工地建设,可实时监控项目施工现场情况,采用BIM技术应用,对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量统计、施工规划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全面实现预应力智能张拉、智能压浆、水泥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试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各信息化系统出现不符要求情况会自动预警,以智能信息化手段代替传统人工手段,促进质量管理精细化,大大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隧道建设全力打造隧道视频监控系统、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人员门禁管理及定位系统、有毒有害气体自动检测系统、安全步距自动监测系统、劳务作业管理系统等,以智能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隧道安全管理,相比传统人工管理手段,大大提高隧道安全管理效率。

12.jpg

 BIM桥梁模型

13.jpg

  北斗导航边坡监测基站 

14.jpg

红岩寺隧道门禁系统

15.jpg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16.jpg

安全步距检测

  过去的两年里,贵州中交德余八合同项目团队(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在贵黔大地上谱写了一篇篇华丽的乐章,用画笔勾勒出一道利于深度开发铜仁旅游资源的弧线,一道加快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弧线,一道对改善区域交通运输环境、全面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的弧线。每天清晨大地还在熟睡时,项目施工现场便已经开始了如火如荼地建设,每天深夜,大地已经入睡,项目施工现场依然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贵州中交德余八合同项目建设者们正踏着红二、六军团的足迹,在当地流传的鲜活的红军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发挥工匠精神,勇担使命。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完成一个个艰巨的施工任务,在新的长征路上铸就成新的辉煌。 (通讯报道:唐明强)

17.jpg

  路基边坡

18.jpg

  向七岭梁子挺进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