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兵团建工城建集团第四工程公司优秀党员 马星
马星,男,东乡族,1991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兵团建工城建集团第四工程公司项目经理。自参加工作以来,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用心上进,坚守个人工作岗位,不论是在业务能力方面,还是在政治理论学习、专业技术提高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地发挥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雷锋同志曾说‘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共产党员就像钉子一样,组织把你安排在任何岗位上都必须永不生锈,闪闪发光。”这是马星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自他参加工作以来,从北疆至南疆循环往返,每当公司有工期紧、建设任务重的工程,他都能主动承担起建设任务。
2022年2月,刚结婚的马星接到公司通知,需要到喀什草湖镇开展新项目的相关工作。是在这个时候前往外区开展工作,还是继续留在乌市度过蜜月期,对于马星来说无疑是个难题。在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简单收拾之后,便告别了妻子,当天下午踏上了开往喀什的列车。
到达草湖后他顾不上休息,立即前往项目所在地组织人员进行前期工作准备。在完全陌生的地方,施工人员入场、材料采购都成了问题,为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他在当地挨家挨户走访,寻找人员和材料,经过不懈努力,如期在规定时间内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
4月20日,刚结束草湖项目返回乌市准备开展两金清收工作的他,接到了领导的电话,公司需要人员前往库车开展紧急工作,但目前没有合适的人员可以派往。“我去。”短暂思考后,马星义无反顾背上行囊前往库车。
21日晚到达库车项目的马星,立即召开项目工作会议了解相关情况。会议结束后,不同于以往的坚决果断,马星皱起了眉头。15天的工期,一整栋楼的工程量,怎么完成呢?他毫无头绪。短暂沮丧后,马星立即让自己冷静下来,“既然来了,这个‘硬骨头’就一定要啃下来。”他暗自想。
在梳理了具体工作内容后,马星发现计划人员和材料是最大的困难,他第一时间协调、组织人员解决问题。23日,从乌市、图市、阿克苏、喀什、库尔勒等地调动的350人全部到位,就在施工紧锣密鼓开展的时候,他接到了家里的电话——爱人怀孕了,但出现了特殊状况,正在医院住院治疗。
面对紧张的工期和家里爱人出现的状况,焦急、担心等各种情绪涌上马星的心头。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如何做选择?这个问题再一次困住了他。当妻子打电话告诉他,让他放心工作的时候,望着视频里妻子惨白的脸,马星的心里有莫大的愧疚和自责,但是面对紧张的工作和现场300多名劳务人员,他只能将家庭暂放到一边,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
经过公司和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努力,库车项目在规定时间如期交付,同时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认可。此时的他,离开家已近5个月,他的爱人孕期也已经6个多月了。
6个多月的时间,他从未陪同爱人做过一次产检,没有在家待过一天,为妻子做过一顿饭,甚至连每天问候一句都没能做到。对于家庭,马星心里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参加工作的近十年来,马星始终处处留心专业技术学习,始终把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放到首位。他所负责建设的乌鲁木齐市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集中统一建设职工住房观园路片区A区二段(简称市属统建房工程)项目、图木舒克市“双创”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服务楼项目等,分别获得“建工杯”“亚心杯”“昆仑杯”优质工程奖、兵团级、乌市、自治区级文明工地、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等奖项。
马星始终坚持把自己所能做的工作做好,不断求实创新,磨炼自己。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建筑行业”这片土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奉献着自己的青春。(通讯员:刘沙沙)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