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交德余:乌江特大桥最重节段及风撑实现高精度安装
4月10日,贵州中交德余高速乌江特大桥第二节拱榀顺利实现惊险“搭桥”手术,这是贵州在建唯一列入交通运输部“平安百年品质”创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的重中之重施工节点,也是中国交建一公局集团在贵州省的PPP德余项目重大节点和亮点。如果说年前首榀吊装胜利成功是大桥主跨拱吊装的起点,那么第二节拱榀顺利实现高空“微创搭桥”才是真正体现大桥缆索吊装系统技术的成功运用。经设计和实际测量,重达150多吨的两节拱榀最大间距还不足2毫米,两个多小时的吊装位移栓接实在让人看得惊心动魄。
德余乌江特大桥是德余德余高速公路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1834米,主跨为504米,是目前世界同类型桥梁主跨第一的高速公路特大桥。此桥融合了现浇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多种特大桥型的复杂工艺,施工技术难度大而新颖。大桥设计主拱圈为60个节段,最大吊装榀件重约157.8吨,幅间风撑采取栓接的方式,精度要求为2mm以内,较传统拱桥精度控制有着数量级的提升。能将大桥全栓接体系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德余乌江特大桥建设中,成功实现了高精度的栓接,无不凝结着各参建单位和建设者们的智慧 和心血。
超前排兵布阵、靶心定向盯目标。
德余高速公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优化调整新增高速之一,同时也是2021年度贵州在建公路项目唯一列入交通运输部首批“平安百年品质示范创建”项目。承建的贵州中交德余公司以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目标为导向,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深耕“品质工程”建设内涵,迅速组建了一支能攻坚、勇创新、善合作的精兵强将,提前进场排兵布阵,重点是以内外专家组合,局、公司联合成立技术中心,监控单位、咨询单位强强联手,组成了大桥项目建设强有力的技术团队。同时还专门增设了技术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组建了拱桥创新工作室、BIM工作室。践行工厂化、信息化、产业化建设,做到“项目策划、施工管理、班组人员”的全面提升。
为了实现高品质目标,在主桥施工前,专门配备了拱座、墩柱、钢结构加工及缆索吊装等顶层专业协作单位,特别邀请重庆交通大学对整个系统进行复核计算,选取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及施工队伍进行主桥施工。项目确定以钢结构水运为主线,主、引桥同步施工、工厂化制作以及扣、吊分离的总体施工方案。在大桥施工过程中,项目通过工艺优化、首件工程、标准化施工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内实外美。针对缆索吊大型的非标特种设备,项目引入专业化的操作团队对设备进行取证、维修、保养。在精心设计部署主跨实施方案的同时,迅速启动引桥施工。在主跨拱肋在重庆涪陵加工预拼的同时,引桥和主拱墩座已早于2021年4月底就完成土建基础建设部份,为集中精力吊装主跨拱肋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选择异地加工、严格把控栓接精度。
为了确保百吨级拱榀件间毫米级的栓接精度,经过业主和专业团队反复比对和论证,最后毅然决定把大桥主拱件落实在异地重庆涪陵加工,通过乌江航运将其运来吊装,这样既堵住景区环境污染的口子,又避免了因现场截割、焊接、打磨、喷涂、组装等造成的各种污水废气排放问题。为了严把质量源头关,特别与世通重工协议通力合作,派技术管理人员常驻现场,强化加工工艺审查及首节段拱肋验收,先在厂内栓接成完整的桥拱,经业主、监理、第三方单位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检测,确认加工质量和拼接精度准确无误。
乌江特大桥处于贵州典型喀斯特地质区域,地表覆盖层较厚,地下岩溶发育,对于建桥的锚碇布置和背索布置有很大影响。经现场实地进行勘察,借鉴行业内经验,还请第三方对桥位两侧地质情况进行钻探勘察,最终考虑了永临结合和背索穿墩布置的方案,选择了承台锚和背索穿墩的扣挂系统布置,解决了狭窄地形和溶岩地貌复杂条件下的扣挂系统布置难题。
克难攻坚破冰,勇于改革办法新
除了克服客观制约因素外,建设团队也是首次在贵州山区探索建设如此大跨径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没有“老路”可走,也不能有丝毫退缩,只有在创新技术上下功夫,于是先后中与中铁大桥局、四川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协同研究,如装配式钢-UHPC 组合桥面系适应性革新设计,组合梁承载能力设计,组合梁抗裂设计,组合梁界面受剪机理研究,贵州属地化的 UHPC 超高性能混凝土研发等。同时,还与重庆交通大学进行了深入合作,对桥梁缆索吊、扣挂、扣锚系统、栈桥码头等进行分析,为设计方案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还进行了一系列模型推演,确保大桥整体建设安全精度可控”。项目总工程师李长福介绍说。
在攻克一道道难题的过程中,项目始终秉承品质至上理念,以匠心打造品质工程,持续全面加强项目技术、质量内控管理,严控原材质量、加强对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性能、浇筑、养护等管理,积极推广实施“四新”“五小”技术应用以及QC创新创效活动,为项目后续“创优、争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为项目降本增效、创新发展提供新能量。在贵州省第42次全省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暨贵州省质量协会2021年年会上,项目大体积混凝土QC小组推出的《减少拱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率》课题斩获“2021年贵州省优秀QC成果(二级)”。
智慧赋能精准,数字集成技术新。
大桥首创全栓接的整体刚结体系钢管拱,全桥钢结构均为高强螺栓连接,拱肋间风撑均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要想完成精准对接,需要保证每个螺栓孔位置不能有丝毫的错位,容许误差仅有2~3毫米。为保证拱肋和风撑在高空中能精准匹配,在拱肋和风撑正式安装前,在拼装厂内进行“3+1”、“2+1”等轮次立拼,将主拱肋的线形调整到毫米级误差,其中相对高差、高程控制在5毫米以内,横桥向控制在3毫米以内,多项精度控制,顺利实现了风撑的精确对位。其中,高精度测量是安装施工的“眼睛”,项目创新采用的徕卡TS60全自动测量机器人,可以超远距离自动跟踪目标棱镜,有效减少人工照准误差,极大提高了测量的距离、精度和效率。同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拱肋整体进行扫描,可以达到50万个点以上建立模型,快速精确检查出拱肋制造及安装误差,进一步提高拼装精度。目前,在项目最重节段及风撑安装过程中,实现拱肋横轴线偏差小于5毫米,里程偏差小于6毫米,高程偏差小于5毫米,正是这“毫米级”的精度把控,确保了每一块钢构件在空中完美组合、精确就位,形成强健的大桥“脊梁”。
最终,在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乌江特大桥南北两岸引桥上下部结构早已建成双龙抢宝之态势,随着主跨一节、二节、三节......顺利吊装,火红的宝圈很快就会从宽阔的江心冉冉升起。
( 文:德余公司党群办 唐明强)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