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联盟热点 >> 正文

扎紧“口袋” 鼓起“钱袋”

企业报道  2020-04-22 10:32:33 阅读:1739

  山能龙矿梁家煤矿打好“铁算盘”节俭百万元

  “这广场小道铺得真不赖,赶上专业水平了。”这几天,在梁家煤矿,大家发现工广区青草地间又多了4条蜿蜒的鹅卵石小路,给整洁的工广增添了几分雅趣。“往常像工广铺路、挖沟这样的基建工程,都是外委承包,现在我们自已动手,不仅省下了外委费用,职工也能挣到‘外快’。”该矿维修加工中心党支部书记于跃说。

  今年以来,面对矿井疫情和经营压力双重影响,梁家煤矿坚持两眼向内,运用市场化思维,在控成本、抓创新、练内功上下力气,从细节着手挖潜增效。一季度材料费在较年初预算压缩10%,材料费用比去年同期减少479.73万元。

  认领项目,业余时间把钱赚

  4月13日下午,在该矿掘进工区创新工作室,技术员张仁刚正和刚下班的3个同伴蹲在近2米长的“铁家伙”面前施展技艺。他们手拿扳手、螺丝刀、密封胶垫,配合默契,不时切磋。

  “这是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刚刚修复的掘进迎头气缸,经检测性能丝毫不比新气缸差。”张仁刚指着刚刚修复好的气缸说。而这已经是他们修复好的第3个废旧气缸了。

  “一线职工有智慧,花10元钱就能使价值5000元的废旧气缸‘起死回生’。”掘进工区党支部书记衣中军说。

  原来,该矿采掘迎头使用的气缸组件,损坏后无法修复,制约了井下掘进迎头的正常施工。张仁刚和几个工友从年初就认领了“废旧气缸修复”这个项目,他们经过反复琢磨和现场多次试验,终于攻克了难题,花10多元买来密封配件,加上他们修复泄压的“秘技”,吃顿饭的功夫就能让旧气缸“重新上岗”。

  省下的就是赚到的。梁家煤矿通过开展项目竞标、自主加工和修复利用等措施,让一线岗位员工创新思维充分迸发,各展其能挖掘内在潜能,既扎紧企业经济运行的“口袋”,又装满自己的“银袋”。一季度以来,矿井通过废旧利废和革新攻关,为矿井创效近50万元,而员工也收获了1万多元的奖励“红包”。

  外委变自修,废旧资源变成宝

  在该矿维修加工中心,电器维修班班长王永庆正在指导员工维修通信控制台。“旁边这台是我们刚维修好的,主要故障在电源模块上。”王永庆一边检测设备,一边向记者介绍。“通信控制台用于井下,是采煤机、转载机等大型设备的语音控制中枢。维修过程中,我们要看是软件问题还是硬件故障,一个一个点去排查,难度较大。但如果外委维修的话,维修费用不下10多万元,而且耗时较长。”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们组成“专家团”,搭建“试验田”,不明白就与厂家进行联系,一边请教专家,一边钻研设备说明。今年以来,首台井下通信控制系统维修完成,并一次检测过关,单项就为矿井节约资金10万元。

  随着“勤俭持家”理念的深入人心,员工们承接的维修项目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节流”能力与日俱增。外委变内修,矿上的废旧资源也紧俏起来,因为维修过程中所需的零配件,几乎全部来自于废旧物资。

  原先的矿井采煤机滚筒故障,外委维修费每台需要30万元。于是,他们就组织专业团队破解难题,“诊断”修复费用满打满算不超过3万元。支柱外委维修每根大概需要280元,他们就成立维修专班,采用流水线方式维修,成本价不过超过120元。

  压减成本、自修创效,已成为该矿的重要“法宝”。“像拧干的毛巾挤水一样,我们经营内控的举措必须做到内涵提升、形式多样、力度不减。”该矿经营室主任牟国涛说。(嵇维林 姜研君)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