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重庆气矿垫江作业区黄葛中心站班组员工在安全隐患排查的过程中,发现两台压缩机组冷却水箱缺少水位计,无法观察到水位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不影响班组正常上班秩序,站长何洪通过查资料,在网上找到合适的水位计,并将其进行更换,消除了机组由于观察不到位而引发缺水的隐患。
由于组织严密、措施得当,原本一天的工作量仅用两个小时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作业区的表扬。近段时间,像这样的表扬,黄葛中心站的员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但在4月20日时,他们收到的一张“罚单”,刻骨铭心。
委屈
垫江作业区黄葛中心站是集采、输、配、增压为一体的中心站,于1995年投产运行。该中心站共管理气井43口,日产气量约14万立方米。去年12月在辖区开钻卧067-X1井试采后,站上员工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熟悉了新建配套的工作流程,由于管辖范围又有增加,让原本紧张的人员更显得捉襟见肘,安全意识便有了些许松动。
4月13日,在重庆气矿“四不两直”安全大检查中,发现工艺装置区、生活区存在隐患未及时排查整改,检查后,班组人员按流程汇报后,于2个工作日就将发现的隐患彻底排出,并开展了举一反三大排查。
“整整两天两夜!我们班组人员全军出击,硬是没有休息,快速的将各项隐患处理完毕了。”站长蒋锋回忆。处理完隐患后,大家沉浸在奋战成功后的喜悦之中,“这么高效、快速的处置隐患问题,作业区应该要给我们奖励哟。”“要是不连轴转,怎么也得5天时间才能整改完毕。”大家七嘴八舌,觉得虽然检查出问题,但是快速整改了,再怎么也是功过相抵的结果。
结果却让他们猝不及防。
一个星期后,一条关于《黄葛中心站安全生产大检查典型问题》的通报被赫然挂在内网主页上,原因是排查隐患问题力度不深、强度不够。
“怎么会这样,老气田有隐患,只要及时解决不就行了吗?,怎么还罚上了?”当时,员工们“炸了窝”,有人充满不解,有人满腹委屈。
反思
这张罚单的背后,有一开始的不理解和委屈,也有对安全管理认知后的深刻反思,更有罚单带来的观念之变和管理升级。
当天深夜,垫江作业区领导班子及各办站、中心站紧急召开视频会议。会上,与会人员推心置腹谈此次事件看法,刨根问底挖事件因素,最终达成共识——在安全生产的道路上,任何利益都必须要给安全让路,安全始终是生产的第一位!委屈和眼泪创造不了效益。
作为一线生产单位,但凡安全出问题就是工作没做到位,要考虑全面,更要主动分析预判,不仅要管好,还得提供好的方式,促进产量提升。
“论吃苦耐劳,我们有卧龙河老一辈人延续下来的精神,论技能水平,我们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操作人员85.1%,只要观念到位了,不怕干不好。”一场大讨论后,委屈变成了斗志。
升级
自那以后,垫江作业区进一步强化结果导向和过程管控,进一步优化了巡检维护、气井管控、管道巡护等5大类内容的岗位操作手册,推行预见性管理,把工作做得更超前、更精细。
在优化岗位操作手册过程中,作业区各岗位人员全面梳理和完善员工岗位工作规范和标准,将每个岗位工作流程中的核心重点,用简练的文字予以总结,以通俗易懂性的方式传递给员工。同时,还将岗位日常工作的关键点、关键词和关键要求纳入清单描述中,方便员工学习、掌握和记忆。
“写我所做、做我所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理念,带来了作业区技能、标准、管理的全线提升。“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从源头抓好隐患排查,系统分析问题根源,层层加固防线,才能真正达到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垫江作业区生产运行中心主任刘洋说。(杨宇为)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