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山异水新胜地,民族风情博物馆。黔南有当代喀斯特神话、黔南六大迷:“岩石生蛋奇观”、奇怪的冷热洞、奇异的“风流草”、惊人相似的图腾柱、“天外来客”的“出没地”、“一首古歌的预言”;有福泉充溢神话传说的奇山丽水;有平塘蕴含原始野趣的龙塘风光;有三都百里林海深处的秀丽景致;有独山充满神秘感的神仙洞钟乳奇观;有荔波沿岸的险峰夹峙,浓荫蔽日;还有号称“西南第一漂”的水春河漂流……中国诚信企业家曾渊良带领的黔山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黔山)就坐落在这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上———黔南州府都匀市。让我们一同走近他,感受他的经营之道、成功之道。
商道
商道,本意是商人经营之道、生意成功之道。黔山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董事长曾渊良诚信理念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商道。
曾渊良创业前,曾在国企和商业部门工作过。他说:“我的很多理论知识和理念都是那个时候形成的,这对我后来的创业给与了很大的帮助,虽然我后来从事的事业跟那些工作没有任何干系。后来,我又用几十年充满了磨砺和奋斗的生活来扎实我的创业基础。”正是创业前期的勤奋努力、扎扎实实,黔山从成立到现在短短十几年时间,2006年年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创税250余万元,人均年创税万余元,成为都匀市2006年纳税大户。2007年上半年的创税则更为可观。同时,曾渊良2007年7月被评为“都匀市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9月被省委统战部、省经贸委、省人事厅、省工商局、省工商联等五单位授予“贵州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2007年4月他还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
黔山是一家集铅锌矿勘查、开采、浮选、销售为一体的非公企业。走进黔山,“八荣八耻”的标语赫然醒目,这标语不仅上了墙,更重要的是,它成了黔山人的共同理念。曾渊良清楚地知道,民营企业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嬗变时期,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相互渗透,企业的发展理念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导向。正确的荣辱观即胡锦涛同志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明确了当代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一目了然,泾渭分明。曾渊良说:“贯彻这么好的价值理念,何乐而不为呢?这对企业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企业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根、发展之本。“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企业理念建设的灵魂。新时期的企业生产,不仅仅包括产品的生产,更重要的还有员工的培育,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渊良以“八荣八耻”为标准,要求广大员工树立崇高、正确的荣辱观,做一个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新时代企业员工。
更重要的是,曾渊良不仅在黔山倡导先进的理念,而且切实把其付诸实践。他在注重企业经营行为的同时,更注重以这些先进的理念培养人、激励人、鼓舞人。因此,他在黔山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考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黔山人。
创新
自主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持续发展的灵魂,只有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要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曾渊良在建铅锌浮选厂时,针对各种方案、意见组织了攻关组,经多方论证,充分利用地形进行合理规划,减少了用地量、用工量、劳动量;在浮选工艺进行的改造中,使用了磨机不磨损、少磨损的技改节能型球磨机、浮选机等,大大降低了耗电量和大修工程量,每年可节约上百万元的成本开支;改变了传统的通过管道输送产品的做法,把工艺流程设计为沟渠式,减少了每年因频繁更换管道加大生产成本的问题;积极引导员工在工作中进行创新,诸如提高送矿量的槽式送矿等创新项目在企业得到了应用和推广。这一系列创新使浮选厂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另外,为了让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创新,曾渊良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为员工提供了自由的、宽松的、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据黔山人介绍,凡是员工的婚丧嫁娶,没有特殊情况,曾渊良都会亲自到场。“对待员工,思想上引导、精神上鼓励、物质上刺激、生活上关心是企业建设和谐团队的法宝,同时也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进行创新。实现企业及员工的自主创新,我们黔山人一直在努力。”针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曾渊良如是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依靠实力说话的时代,企业面对的现实是优胜劣汰的严峻挑战。因此,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企业才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曾渊良对此认识很深刻,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这么做。
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
黔山团队从上到下,高工、技工、行政、班组等无不是由共产党员作为带头人的。有人认为民营企业建立党支部是在作秀;还有人认为,民营企业只要抓好生产、销售,能有经济效益就行,党支部带不来效益,有没有无所谓。曾渊良认为,党支部建设和经济效益不是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党建促工建,帮忙不添乱,指导不指挥,二者是可以达到双赢的。
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组织和领导群众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直接指挥部、是企业的龙头。建立党支部有利于企业形成以支部为核心的指挥中心,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利于实现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和企业愿景。
民营企业的党支部如何建立呢?这是摆在曾渊良面前的又一难题。作为支部书记的曾渊良通过省内外大量考察和学习后认为,一、党支部建设要强化四种意识:服务意识———甘当业务工作的好后勤;创新意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监督意识———保持支部的纯洁;奉献意识———甘愿吃亏,乐于奉献。二、党支部建设要提高五种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综合能力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心理素质。三、党建还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学习制度,不断地用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加快知识更新;坚持规范化管理,加强各种制度的建立,使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坚持力戒形式主义,务求实效;坚持身先士卒,发挥榜样的力量;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与“民”融为一体;坚持党性修养,始终牢记党性要求,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四种意识”、“五种素质”、“六个坚持”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支部建设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黔山党支部从与别的公司一起组成支部到现在自己建立支部,党支部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党支部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党员人数也迅猛增加。尤其在倡导价值观,树立企业和谐精神,充分挖掘向上、向善、向美的企业精神,并通过制定制度、开展人文精神活动,广泛宣传、引导、帮助职工牢固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等方面,“龙头”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此外,黔山还十分注重工会工作,在人、财、物方面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工会从成立到现在已发展会员80多人,由于其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受到了职工的广泛好评。
在以曾渊良为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经过黔山人的共同努力,黔山实现了党建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强有力的党支部先进理念引领下,黔山实施广泛的自主创新。这是曾渊良商道的核心,这种商道在诚信理念的指导下已助黔山拥有了光辉的岁月,它必将助黔山走入下一步的辉煌。
仁道
仁道,从孔子时就开始倡导。孔子曰:“仁者爱人。”所谓“爱人”,有两层含义,一是就人和物的关系而言,人比物重要,而孔子就做到了这一点。孔子在鲁国当官时,有次他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赶紧问伤到人没有,并没有问是否把马烧伤;二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曾渊良深切地知道,商道是建立在仁道基础上的。而他诚信企业、诚信社会的行为正是在实施仁道。
安全关乎生命,是行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主线。安全生产是构造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何谓和谐?《周礼》曰:“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把和谐二字拆开,“禾”加“口”为“和”,就是人人有饭吃;“言”加“皆”为“谐”,就是人人有话说。什么是和谐企业呢?专家解释为: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内和外顺的企业就是和谐企业。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其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最好、最直接的检验,其和谐程度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进行安全生产、建设和谐企业,不仅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曾渊良以管理保证安全,以安全促进生产。他关心员工的安全和疾苦没有停留在标语、口号上,而是不断优化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机制,竭力在薪酬、办公环境、工作强度、认同感、福利、培训、提升机会等方面提高员工满意度,以达到营建“内和”的目的。这样,职工不带“气”作业,就可以减少违规、违章几率,确保了安全生产的实行。此外,他完善了安全规章制度,加大了安全投入,开展了安全教育,并且在企业内部随时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这样,员工安全意识提高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曾渊良以“投入第一、管理第一、精力第一”为理念,年年、月月、时时、处处都讲安全、抓安全、重视安全,从而确保了安全。公司现已达1825天无安全事故,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山林由绿变黄、农民无水种田、地表各种污染等,如果办企业会为社会带来灾难的话,曾渊良说他宁可不办。曾渊良在建厂之初就确立了“建坑口选厂,造花园工厂”、“还大自然一片青山绿水”的理念。他聘请专家对地形、环境、水源等进行了广泛地考察、深入地论证,设计出了《采选厂尾砂库工程设计方案》、《采选厂尾砂库工程设计方案说明》,使生产造成的尾砂排放得到了合理化处理。为了达到环保要求,他还主动上门联系环保部门对尾砂库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使工厂用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的要求。另外,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他还建立了如尾砂排放观察登记制度等,使工厂用水做到合理、科学、达标排放。
曾渊良在环境治理上着眼现实,规划长远。黔山从2004年开始,设置了专门的环境绿化员,负责生产厂地的绿化及环境的维护管理,另外还高薪聘请了园艺师负责厂区的环境规划。2006年公司按计划投资37120元购买了116棵梨树,2007年已按计划购买了一批葡萄树,营造经济果林,现果树长势喜人。3年来,据不完全统计,黔山投资尾砂库环境治理的资金达上百万元;在尾砂上覆土,进行生物复垦造地50多亩,实现了还大自然一片青山绿水、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黔山在经营绿色的同时,促进了企业的生产,获得了经济效益。生产无止境,经营绿色不停止,复垦的土地也给企业带来了朵朵鲜花、累累果实,相信黔山明天更多的投入、更加勤奋的经营,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回报。
曾渊良认为,党的政策好,服务社会是企业的理想和一种境界。
黔山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每年吸纳社会人数仅都匀市就有200人以上。这样带动企业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就业问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为当地农民增收创造了平台。据统计,农民在黔山工作的年收入在200万元以上。
2007年,都匀、独山、平塘、三都等县(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灾。灾情牵动着黔山人的心,大家纷纷慷慨解囊,累计捐款达10000元。随后,支部、工会又组织开展了“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捐款活动”,员工们争先恐后,10元、20元、100元、200元,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此次捐款累计达6370元。大大小小的捐款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黔山先后为灾区共筹集到捐款达36370元,为灾区人民灾后恢复生产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贫困学子因经济窘迫而求学无望时,也有黔山人的关怀和爱心。2007年7月26日下午,都匀三中举行了一次特别的“爱心”助学捐款活动。张剑同学从都匀市三中校长手中接过北京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得到了8000元的助学捐款。这只是黔山牵手贫困人群中之一例。
据不完全统计,公司从2004年到2006年近3年来投入到扶贫帮困、应急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款项已达50多万元,截止到2007年8月底共计14万多元,诚信社会、奉献付出,黔山人为社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商道还是仁道,曾渊良兼顾二者都是以诚信之道为基础及终极目标的。也正因为如此,曾渊良的商道使企业蓬勃生辉、仁道为企业锦上添花。
未来荆棘丛生,充满艰难险阻,相信曾渊良带领黔山人披荆斩棘,一路挥洒,一定会走出一条卓越之道、辉煌之道。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在于企业家。所以说,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
发展工业是经济社会崛起的保障,也是实现创一流街道、建现代城区目标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