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化工企业,巴斯夫凭借渗透于生产、经营以及物流等层面的健康、安全和环保承诺,成为“全球责任关怀”理念最深刻的解读者和实践者。“责任关怀”是巴斯夫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巴斯夫引领整个化工行业决胜未来的重要保证
用环保责任打造产品在能源紧缺的危机意识和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中,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巴斯夫似乎永远处于环境保护的风口浪尖之上。但这家始终以TheChemicalCompa鄄ny作为标签的化学公司,不仅从未回避过环保问题,反而以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和实践影响并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关志华说,社会大众对化学公司的看法,并不一定完全是正面的。但是,我们很愿意承担作为化学公司的责任,我们愿意面对社会大众对我们的看法,希望和所有的同行一起,把这种看法用正面来展示。据悉,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巴斯夫在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一系列环节中,始终固守着环保和安全的目标。而这则源于巴斯夫企业经营管理中渗透着的“责任关怀”。责任关怀(ResponsibleCare),是全球化工行业针对自身发展情况提出的一套自律性的,持续改进环保、健康和安全绩效的管理体系。它的核心意思是:化学品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员工安全、社区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等具有的责任。对产品而言,更是要求从开发、制造到配送、销售等过程中,减少或避免对健康、安全和环境构成的危险。
巴斯夫坚信,对环境有利是一个企业以及一种产品取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巴斯夫在中国市场中研发和生产的所有产品,无一不体现着环保创新技术。
作为一家以化工材料为主业的公司,巴斯夫并不生产终端消费品,但其环保创新的科技及产品却不断优化着我们随处可见的生活消费品,使之更加安全、环保,契合需求。
如今,巴斯夫的绿色建筑材料、环保涂料、应用于皮革工业中的具有环保性能的特性化学品以及汽车工业中的环保技术和产品,正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卓越的节能环保作用。据了解,巴斯夫在发布的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全面碳平衡结果中表明,在建筑业、汽车业和工业领域,巴斯夫的产品能够帮助客户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约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今年3月,巴斯夫催化剂公司荣获我国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商———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颁发的最佳供应商大奖,鼓励其优越的产品和技术、为清洁城市空气做出的贡献。据悉,巴斯夫与玉柴机器通过密切合作,开发了经济有效的SCR系统,并于2007年底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北京公交车上,使这些公交车成为我国首批符合欧IV排放标准的车辆。巴斯夫SCR系统预计可使公交车的氮氧化物排放减少60%以上。
用节能环保印证责任
作为以环保技术和产品决胜市场的化工企业,在节能减排、保护气候及环境上,巴斯夫的承诺及努力更是起到了示范性的效应。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类和环境,早在2003年7月,巴斯夫就设立了涉及废气与废水排放的环保和安全目标。
巴斯夫承诺,到2012年,每吨销售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减少10%,空气污染物将减少40%。在减少废水排放方面的目标是,到2012年,减少废水排放有机物质60%,将废水中氮的含量减少60%,废水中重金属含量减少30%。
为了更进一步实现环保和节能减排的目标,巴斯夫恪守着“责任关怀”理念,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据悉,巴斯夫引进中国的一体化技术,堪称是其降低污染、提高能效的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所谓“一体化”,指的是一个大型的一体化生产基地。即把很多工厂连在一起,工厂内的所有化工装置都通过“公用工程”和产品管线相连接。在这个过程中,一家企业产生的热能会变成另外一家企业生产所需的热力供应;一家公司排放的废弃物,可能会成为另外一家公司的原料。
目前,巴斯夫在中国南京的“扬巴项目”(南京的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中,正在应用一体化设计理念,实现能效和环保的双重效益。德国GTZ公司在为该项目进行评估统计时称,巴斯夫在南京的技术投入以及对当地政府和居民的贡献,得到了广泛好评。
在致力节能环保的探索中,巴斯夫还积极与环境保护部门深入合作,将其节能环保创新技术最大化地应用于我国市场中。据介绍,去年6月,巴斯夫与我国原环境保护总局签署合作备忘录,扩大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与此同时,其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建的合作项目———柴油台架实验室举行了开幕仪式,在此项目中,巴斯夫将把其首创的“生态效益分析”引进中国,以促进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总体平衡。
业内人士指出,巴斯夫对社会责任的解读,已经远远超越了捐赠的层面,走向“为利益相关者增加价值”的新高度。
用“1+3”项目链接责任
从2006年开始,巴斯夫“1+3”企业社会责任团队联合其他一些大公司,率先倡议了“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即每个公司带动其供应链中3个业务合作伙伴(主要是中小企业),向他们传授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与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从而将企业社会责任原理和经验带给国内中小企业。
每个受益的合作伙伴再分别将此模式复制到他们各自供应链上下游的另外3家商业合作伙伴身上,从而产生“雪球”效应。
关志华指出,在行业内,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协助国内的中小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双重重要意义。首先从社会责任角度看,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行业领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从企业发展角度看,合作伙伴能否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自身长期发展。因此,开展企业社会责任“1+3”项目活动,也是保证我们自身长期稳定的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巴斯夫愿意作一个“蜜蜂型”企业,在行业和更广泛的平台上传播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最佳做法。
据悉,巴斯夫“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已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当做最佳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享,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国内50家企业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