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商业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访谈 >> 正文

康德美术馆落户燕郊嘉都开馆

企业报道  2020-12-28 10:18:37 阅读:2160


  来源:新浪收藏

  近日,笔者来到于25日开启的嘉都康德美术馆,布展的一切在有条不紊筹备之中。馆长康德先生抽出时间,与笔者深切对谈。

  笔者:

  刚在《汝拉山的牧羊人》油画旁,有莫名的亲切和震撼感,我相信艺术品的生命力存在“磁场”。高中时代曾拜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库贝尔在学界地位也堪称鼻祖级,但此前从未将两位大师联系一起。

  康德:

  库尔贝1819年在奥尔南出生(笔者注:法国东部孔泰大区小镇),现在奥尔南建有古斯塔夫·库尔贝博物馆。“库尔贝就是现实主义”,这是定论。库尔贝20岁左右的时候,法兰西学院派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正争论不休,他的画作跳脱时代的束缚,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他让艺术由神话步入现实、走出殿堂,并且进一步脱离过分的修饰、演绎,真实描述客观,表达内心。他改变了19世纪画坛格局,对之后的印象主义有启发意义。

  雨果的大众知名度更高,他1802年在贝桑松(笔者注:孔泰大区杜省首府)出生。从奥尔南到贝桑松的直线距离约16公里,车程约25分钟,都属于汝拉山地区,俩人是实实在在的“老乡”。雨果比库尔贝大17岁,稍稍有些忘年交的感觉。

  这对同乡忘年交,作为法国现实主义美术与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彼此的艺术观念、政治立场交集很深。库尔贝的某些创作,直接来源于雨果的文学作品,甚至真实生活。

  《汝拉山的牧羊人》内框上的诗句,经鉴定是雨果亲笔。画作描述了两人的同一故乡——汝拉山——真实而平凡的场景,画韵与诗意完全契合,彼此诠释、相互点题、合力加持,让作品显得尤为珍贵。

  时间紧张,刚才我的“观展”很仓促,但仍然有很大的触动,来自各种风格的震撼。我感受到的是“经典”、“包容”、“通透”、“温暖”。嘉都康德美术馆的立馆初衷,核心理念,想必是大家关注的。

  康德:

  嗯,今天你看到的这个展,确切来说是联展、邀请展,因此有经典绘画,也有当代抽象作品。25号开馆,为了气氛更活跃,这也是一个交流聚会,为美术馆“暖房”。

  嘉都康德美术馆的长期陈设展,定位于18-19世纪欧洲经典绘画、雕塑。这个定位的产生,源于我对中国油画的溯源思考。我去世界上很多美术馆,包括欧美相当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馆”,往往都有中国馆长设,造像、画作,各种艺术。然而中国国内却没有西方馆长设。我认为需要填补。中国需要提供一个能够欣赏、学习、研究油画发祥源头的基地,并且展示中国当代油画,与之协奏、共鸣。


更多专题
物探人追抚石油魂举誓建功大气田

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只要提及当年32111英雄钻井队血战火海和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扑灭油井大火的事件,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新的起点谋求新的跨越 新的征程承载新...

沐浴着新年的阳光,伴随着春天的脚步,1月28日,韩家湾煤炭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暨2024年工作会隆重召开,来自各条战线上的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在回顾总结2023奋斗成果...

相关机构:
相关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