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尊重他人,先学会尊重自己

企业报道  2019-08-09 17:10:33 阅读:

 

  自古到今,流传着多少值得尊重和值得学习的先例,而现代人却很做不到古代人的那一种精神。是社会的发展传染人类,还是人心被发展的社会传染?这是值得现代人深思的问题。回想自己了解到的古代那些尊重他人的事迹,再想想现代的人们我都感到自愧不如。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又叫一声:“茶。”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又吩咐道:“泡茶。”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又大声吆喝:“泡好茶。”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为思想上不尊重人,所以也就不注重对别人思想的尊重,不尊重便难得使思想与思想见面,常常所见的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见面,而不是思想与思想的见面。大多时候,我们都急于把自己的思想付诸与实际,按照已有的性格来处理,其结果总有一种坐地指挥、颐神气使的姿态和架势,难免让人厌恶和反感,因为这种厌恶和反感,即使是好的思路、好的办法也很难如愿地执行下去,不是变了味就是被延误了,结果与愿望相违背,使思路大大折扣。更为主要的是因为这种思想上不尊重的原因,使得彼此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埋下了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一旦由琐小的事情产生这种冲突了矛盾就像“井喷”一样不可遏止的暴发了,其后果是难以言述的。  不尊重还表现在行动上的不尊重。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意愿,所谓的“人活一张脸”也是这个道理。有的时候,因为对所假外物认识的误解,常常不知道外物是什么,自己如何,把外物全部当成了自己,其举止的嚣张更是难以尽述的,不仅刺伤了别人的自尊,更是暴露了自己的无知,而且还造成了彼此间更大的不信任,更多的不尊重,更多的矛盾。自然而然地把氛围营造成了秋冬的色彩,却少了春天的那种暖意。其实,人与人之间能够认识是极其难得的,能在一齐共事、生活更是难逢的。千万的人为什么独独只有百十来号人一齐朝夕相处呢?既然如此难得,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够在尊重的前提下和谐共事呢?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自己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尊重别人。要想在思想上真正的尊重别人,自己必须要不断的肯定别人,多看到多肯定多赞许多认可别人的优点,只要是不伤害大原则的问题,应允许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碰撞,达到心合则志同。其次就是要在行为举止上尊重人。不论所假借的外物是权力还是金钱,都应当把自己定位在赤子的位置,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多考虑彼此之间的等位关系,少一些错位关系的考虑,能够在人格上尊重人、举止中体贴人,言语中关心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更加趋于自然。  只有真正尊重人的人才能够被别人所尊重,只有懂得尊重人的人才能体会到被人真正尊重的滋味。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了,关系自然顺畅了,构建和谐也就顺其自然了。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构建和谐就从尊重人开始吧。(何阳)

更多专题
勠力同心,求实创新,再创佳绩

十一是压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压实派出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帮扶干部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从军营男子汉到煤矿工人

 12年前,他走进了绿色军营,用真情和汗水书写着青春。他本人获“优秀士兵”表彰1次,并被联合国授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