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不想在一个糟糕的媒体供应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这是来自全球第一大广告主——宝洁公司——的首席品牌官Marc Pritchard在去年多个公开场合发表的对于数字化营销广告的态度。
据宝洁公司2016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在花掉了72亿广告费之后,全年的销售额却同比下降了8%。这或许正是导致Marc Pritchard对数字广告失去耐心的导火索。然而虚假、不透明的广告投放效果才是真正让宝洁这样的广告主感到抓狂的更深层的原因。
数字化营销发展至今,各方面早已经日趋成熟。但是,随着近些年的发展,精准投放、数字营销、大数据等概念,都已经被敏锐洞察商机的各个行业给玩坏了。在大部分营销行业从业者赚的合不拢嘴的时候,一个个当初听起来似乎要改变世界的概念,都渐渐演变成了大家彼此之间心照不宣的一声“呵呵”了。
与此同时,广告主们对于数字化营销手段的信任度也越来越低。
究其根源,主要是数字营销充斥了太多的弊病:
一、 价格高昂,转化率未知
因为各路自媒体的火爆,近几年被称为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网络大V、行业KOL们的“100000+”文章时不时便以刷屏之势引爆朋友圈,自媒体的报价也一路水涨船高。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大部分头部自媒体的头条广告报价在10万-30万之间。而咪蒙,作为现象级的自媒体网红,其公众号头条报价已经涨到了68万,栏目冠名30万,底部Banner25万;二条软文38万,底部Banner15万。即便投入如此高昂的营销费用,也没有哪一家自媒体敢对广告的转化率作出保证,不得不令人咂舌。
而对那些中小广告主而言,这笔价格高昂广告投入费用显然是难以承担得起的。
二、虚假流量,信息不透明
2016年9月底,许多原本阅读量轻松就能达到“10万+”的知名公众号,当天图文推送的阅读量却大幅缩水,有的甚至只有平时的几十分之一。结果是因为微信系统升级,导致部分微信公众号刷量工具意外失效。
不经意揭出的刷量骗局,将“刷”字当头的流量造假泡沫尽数戳破,让为了数据的“欣欣向荣”,在一潭死水中花更多的钱往日渐下滑的数据里掺水,成为公开的“秘密”:对自媒体人来说,刷量可以营造自己粉丝众多、影响力大的假象,这样广告主才愿意花钱在其公号上投放软文;而对企业公关或公关公司来说,不刷量的实力大V过于稀缺,且报价偏贵,不如找一些文笔尚可、报价也低的自媒体来玩,老板或客户在考察投入产出比的时候,为了完成KOL,刷量似乎就成了弥补产出的“好手段”。
事实上,广告主们只要稍加调查,就可以在网上揪出一大把帮助广告代理商或者媒体弄虚作假的刷量公司,它们要么用电脑“幻化”出无数个IP真身,要么通过诱人广告招募来“万人转发团队”,令营销实效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但可悲的是,就算广告主们能查得出令人怵目惊心的造假手段和产业链条,却很难查得到与自己投放案例相关的具体造假经过,信息极度不透明。
三、 匹配度低,评估不完善
在我们享受着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极速发展的互联网也给我们带来了信息爆炸的问题。在互联网里,我们面对的、可获取到的信息(如商品、资讯等)都在成指数式增长,如何在这些巨大的信息数据中快速挖掘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号称能精准匹配目标用户群的网络精准营销的概念被广泛提及。
但在所谓的精准营销面前,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颇为尴尬的局面。人民网曾报道过这样一条新闻:有位网友曾无意点击了一条关于花圈的信息,之后接连几天今日头条都给他推荐丧葬品信息,令人哭笑不得。而根据腾讯的一项专题调查表明:目前个性化推荐难遂人愿,大部分准确的仅占24%。由此可知,精准营销高匹配度的美好愿景与实际有着巨大的落差。
同时,数字营销广告在数据监测以及执行监控方面也有着一定的限制,广告主想要评估品牌在受众群体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可是代理广告投放的公关公司共或者受理发布广告的媒体(包含自媒体)所交出的数据往往都是转发量、评论量还有阅读量,在上述数据本身就存疑的基础上,广告主们不得不怀疑这数据所代表的市场反馈的真实性。如果脱离了数据监控,品牌主则很难将营销活动精准触达目标受众,即便自媒体坐拥百万粉丝,对营销实效也无济于事。
从行业发展角度的来看,传统的数字化营销模式必然会被利益分配更合理的新产品、新模式所取代,而如何破局,探索新型的数字化营销模式,提高广告主们对于数字化营销手段的信任度?开始变得迫在眉睫起来。而在这个时候,一款名为“小V咖”的APP应运而生。
小V咖将目标锁定在中长尾的小V圈层,这部分人群介于KOL和吃瓜群众之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其商业价值又没有被充分挖掘。对于广告主们而言,小V咖可以帮助他们以更低的预算、大批量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长尾小V做营销,同时可以监控广告投放效果,按照效果付费。
小V咖基于最近在资本市场热度持续升温的区块链技术开发而成,同时依靠自然语言机器学习和智能引擎内容推荐,保证了传播数据的绝对真实性、不可篡改性和相对精准性,小V咖的使命就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目前媒体和广告平台盛行的“流量作弊”和“点击作假”的现状,对广告行业进行一次自下而上的自我颠覆。小V咖在做的事,更像一场“行业革命”,广告的计费标准不再是IP数量,而是用户的“数字身份”,这将一举打破中心化的“黑匣子”,让传播价值回归,让数据有效真实。
“小V咖”不仅是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开发的社会化资源平台,也是国内第一个面向实名小V社交影响力交易平台。每个实名认证的个体均是一个小V,通过区块链的时序性存储,大数据智能推荐引擎,高效地实现品牌主传播需求与小V社交资源的精准对接与传播,数据的实时性,可视化交易,既保证了品牌主的权益,也让小V实现快速变现,让分享传递价值。
据悉,自2016年12月上线以来,小V咖已经连接了总数超过10万的实名小V圈层,累计覆盖全国190座城市和超过4千万社交平台小V用户。并且已经承接了包括京东金融、天猫精灵、摩托罗拉、快看漫画、JBL等在内的500多个广告主发布了4000多场营销活动,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随着中建五局安装公司建筑安装市场战线高奏凯歌,人力的需求也逐渐紧迫,社会招聘成为了缓解人力资源困境,...
一套沾满污渍的灰色工作服、一双久磨泛白的黄色劳保鞋、一顶擦得铮亮的白色安全帽、一副款式陈旧的黑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