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公链圈>> 正文

高西庆:监管部门应该对区块链做出清晰的定义

企业报道  2018-04-08 11:48:21 阅读:

  高西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

  区块链的特性将有可能颠覆运转400多年、建立在垄断基础上的现有金融系统。监管部门应该对区块链做出清晰的定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杜绝现有种种乱象。在没有认清区块链之前,建议监管部门应当首先考虑区块链能否带来好处,而不能“只看到坏处就把它毙掉”。

  3月28日晚,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主办的“区块链系列讨论第二场——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及监管等相关问题”在新清华学堂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高西庆,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研究员张陶伟、清华经管学院会计系教授谢德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康、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刘燕、清华校友企业代表北京慧网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凯、美国最大二手电商平台5Mile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卢亮等众多嘉宾围绕主题发表演讲并展开讨论。

  基于垄断产生的现有金融系统,进一步衍生出了高成本的中介即金融机构,而带有“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可以改变这个已经运行400年的机制。

  看一下金融系统的高成本,可以算一笔账,一般制造业企业要到美国上市,平均的成本大概是10%左右。(相当于)你投资100元人民币,至少10元要给中介机构。

  区块链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颠覆金融系统?

  区块链的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区块链会把中介机构完全去掉,我今天还看不到这种可能性,各种机制中间都有一些所谓的中心,比如区块链中的联盟链也是分中心,你不可能把中心去掉。不过,这些中心是基于基本信任所形成的中心,基于商业利益所形成的中心,与此前基于垄断、基于权力形成的中心性质不同。

  目前多数人并不是真正懂得区块链,但是他们企图利用概念赚取钱财。从这个意义出发,定义区块链非常重要。只有定义之后,大家才知道什么“是”,什么“不是”,才能进一步去规范。

  区块链与今天人类保持的交易记录相比,账目数量呈指数倍增长,数量惊人,这种情况下,想要返回追查证据的成本极大提高。尤其对于交易而言,往往存在时间差,使得查找十分困难,所以必须具备相关的规范机制。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对区块链做出清晰的定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杜绝现有的种种乱象。

  其次,在没有认清区块链之前,监管部门应当先考虑区块链是否能够带来好处,而不能“只看到坏处就把它毙了”。尤其是“在我们现在的公共治理机制之下,要毙一个东西还是蛮容易的。但问题是这只是在自己特定的管辖范围内把它毙掉。事实上由于互联网系统的特点和区块链运作方式,实际中是没有办法完全彻底把区块链毙掉的。因为区块链产业就会转移到别的国家去,而且现在有一些国家在创造环境吸引它们,因为这样可以获得规则制定、利益等方面的好处。我们应该看到,把区块链赶出去这件事,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其实是吃亏的。

  虽然原教旨主义者认为由于分布式记录等特点区块链已经建立起信任机制,不需要其他认证,但其实这种信任是相对的。虽然区块链机制并没有强制的中心,但大家对其信任其实还是基于证据的追溯力。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上的数据量目前正在呈几何倍数增长的,这使得事实上我们从区块链获取正确数据的成本比现在我们还原其他事实的成本要大很多倍,从经济的角度讲这点是不合理的。所以这使得我们有动力在成本允许的前提下寻找其他信任机制。

  从这一点讲,我认为现有的基于政府、监管机构和司法系统,也就是基于中心的这个系统是不够的。

  最接近的我想可能是仲裁机制,因为仲裁本来就是基于信任形成的一种事前的协议。但这也只是我的猜测,希望大家往这个方向探索努力。

  (本文根据高西庆先生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更多专题
从“工人”到“工匠”的华丽蜕变

一套沾满污渍的灰色工作服、一双久磨泛白的黄色劳保鞋、一顶擦得铮亮的白色安全帽、一副款式陈旧的黑框眼镜...

临涣矿“五环五步”治理隐患夯实安全基础

近年来,临涣煤矿以“两个规范”为抓手,大力推行隐患排查整治“五环五步”法,把隐患排查治理拓展到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