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心真情服务老干部
-------记八六医院内二科主任张杰为兵服务事迹
“老干部是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晚年健康,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这是八六医院内二科主任张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几十年来,他把自己的责任和追求,与老干部健康融在一起,以子女的孝敬之情关心照顾老干部,用殷殷爱心和精良的医技,默默无闻地为老干部服务,用行动赢得了老干部的好评和称赞。他先后多次被上级评为“部队保健工作先进个人”和“为老干部服务先进个人”。
要想服务好老干部,没有两把“刷子”不行。“刷子”从何而来?张杰为了掌握过硬的为老干部服务本领,就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医学技术,平时,他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上。每当科室有急救病号,他都带头参与救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和坚韧,他较好地掌握了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病理特点,特别是对老年患者临床常见的多脏器官功能衰竭、高血压危象、脑梗塞等紧急情况下的抢救程序更是得心应手。工作中,他注重将外出进修学习后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和同事一道开展了深静脉插管、纤支镜吸痰等项目。结合临床实践,他大力加强科研攻关,先后在军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0多篇。
为兵服务真心,为老干部服务真情。张杰有一个专门的小本子,那上面记满了他经治患者的个人资料,包括病人的病情、联系方式等,那是他延伸服务保障的载体。针对老干部病情复杂、多病集于一身的情况,张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踪服务上。对每一名住院的老干部,在精心诊疗的同时,他都要详细检验观察,将看到的听到的都一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坚持每天对照,以掌握病情规律。凭着耐心和责任心,对病愈出院的老干部,张杰绝不会认为责任已尽,从此撒手不管。在交代清注意事项和叮嘱老干部及家人按时按量服药的同时,他都会按照平时记录的资料,不定期了解康复情况。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老干部的健康,必须做到常诊断、勤预防。平时没时间,他就利用节假日登门拜访,送医送药到老干部家门、床边,常常让老干部感动不已。少数老干部反映,每次医疗队配备药品数量仍然不够多,巡诊周期有些长,不能及时满足老干部看病和健康保健需要。张杰就专门安排科室医护人员轮流驻点帮扶干休所。建立了预防、治疗老干部、保健、康复一体化的连心跟踪制度,变院内服务为院外全程跟踪服务。同时,科室还为老干部建立了健康档案,制定了老干部常见疾病健康指南,实行了出院病人的回访制度等,不断听取老干部对医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对照整改,有效完善了服务保障路子。
服务老干部不仅要医治他们的身病,更要医治他们的心病。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烦恼等情绪波动,如果任其发展,必定影响他们健康长寿。如何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张杰的做法是:用真心、热心、细心、耐心去打开和温暖老干部的心扉。去年的一天,有一位患高血糖的老干部忽然想吃馒头。而当时医院食堂恰好没有不加糖的馒头。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张杰就回家让妻子专门做不加糖的馒头送到这名老干部床边,那位老干部感动得热泪盈眶。平时,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为救治老干部,他都随叫随到。今年1月中旬,马鞍山干休所一名老干部突发哮喘病,张杰当时正发高烧在家休息。当听到老干部病危的消息后,他立即奔跑到科室参加救治工作,使那名老干部及时转危为安。前不久,张杰又随医疗队下部队巡诊,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在芜湖军分区第一干休所97岁老干部姚国敬家中,张杰一边认真为其检查身体,一边叮嘱其家人平时喂药、护理注意事项,姚老儿子紧握张杰主任的手,表示十分感谢。89岁老干部吴光文,也紧紧拉着张杰的手说:“ 你们内二科就是我们老干部的家,我们到八六医院看病住院,医护人员不但服务热情周到、优质高效,而且为我们开通绿色通道,用药有保障,使我们方便舒适就像家里一样,安心又放心。”(伍传平)
小富即安不是华菱人的性格,我们不能满足于活得下去,更应着眼于活得更好,要将华菱集团打造成为永远不沉的...
美国《商业周刊》曾经做过如何才是全球最优秀管理人的一项调查,列出了必备的五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