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知识社会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头脑国家,就是生产知识和输出知识的;一类是躯干国家,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国家,中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大国,总不能总是停留在躯干国家这个地位上。”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中国企业高峰会上指出。
成思危引用的一个统计数据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一个工人的小时工资是16美元,墨西哥是4美元,中国仅仅是50美分,面对我们如此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我们不禁反问,难道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劳动力优势?
任何事物都有其反面,劳动力成本低成为优势只是站在生产的角度而言,但如果反过来思考便可以发现,劳动力成本低恰恰意味着工人的收入水平低,而这必然反过来削弱国内市场的购买力,继而影响到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经营。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劳动力成本低看做优势的思想乃是把工人看成了压榨的对象,而真正有责任感的企业却应该通过自身的经营谋求工人收入和福利的改善,消灭这种劳动力成本低的状况。所以,中国企业应该摒弃这种将劳动力成本低视为竞争优势的思想,恰恰相反,这应该是我们的最大劣势,那就是劳动力素质低。而这,必然导致我们在知识创新领域的落后。
一种令人期待的理想是,当我们以体力劳动为工作方式的劳动力都转化为以知识和智慧的生产这种脑力劳动为主导的生产方式的时候,我们的企业生产出来的绝不再是像现在这种傻大粗笨的低层次产品,而是充满创新和科技内涵的高精尖产品。
对理想的追寻必然也是对现实的否定。成思危指出,知识在产品的成本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以中国生产DVD为例,每台DVD的批发价是40美元,但是我们付的专利费是21.3美元,也就是说专利费超过成本的一半。而在计算机制造领域,芯片都是用英特尔和AMD的,软件是微软的,中国企业每生产一台就要付给他们相应的费用,我们其实在为他们赚钱。一双耐克鞋在中国的制造成本只占20%,这也是知识成本在我们这里占了很重要创新精神需要制度化
“在知识社会里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头脑国家,就是生产知识和输出知识的;一类是躯干国家,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国家,中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大国,总不能总是停留在躯干国家这个地位上。”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中国企业高峰会上指出。
成思危引用的一个统计数据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一个工人的小时工资是16美元,墨西哥是4美元,中国仅仅是50美分,面对我们如此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我们不禁反问,难道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劳动力优势?
任何事物都有其反面,劳动力成本低成为优势只是站在生产的角度而言,但如果反过来思考便可以发现,劳动力成本低恰恰意味着工人的收入水平低,而这必然反过来削弱国内市场的购买力,继而影响到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经营。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劳动力成本低看做优势的思想乃是把工人看成了压榨的对象,而真正有责任感的企业却应该通过自身的经营谋求工人收入和福利的改善,消灭这种劳动力成本低的状况。所以,中国企业应该摒弃这种将劳动力成本低视为竞争优势的思想,恰恰相反,这应该是我们的最大劣势,那就是劳动力素质低。而这,必然导致我们在知识创新领域的落后。
一种令人期待的理想是,当我们以体力劳动为工作方式的劳动力都转化为以知识和智慧的生产这种脑力劳动为主导的生产方式的时候,我们的企业生产出来的绝不再是像现在这种傻大粗笨的低层次产品,而是充满创新和科技内涵的高精尖产品。
对理想的追寻必然也是对现实的否定。成思危指出,知识在产品的成本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以中国生产DVD为例,每台DVD的批发价是40美元,但是我们付的专利费是21.3美元,也就是说专利费超过成本的一半。而在计算机制造领域,芯片都是用英特尔和AMD的,软件是微软的,中国企业每生产一台就要付给他们相应的费用,我们其实在为他们赚钱。一双耐克鞋在中国的制造成本只占20%,这也是知识成本在我们这里占了很重要的因素。
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共识,但问题在于中国企业如何加快创新的步伐。人才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为重要,在这一方面,中国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严重落后于跨国公司,有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普遍低于广告投入,前不久,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公布的最新数据中提供研发数据的373家企业中只有106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了2%。而日本企业,这个比例一般都在5%—10%之间。
当然,研发投入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在加大创新投入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制度的安排和机制的创新建立起富有活力并充满效率的创新体系,这是摆在那些以智慧求发展的中国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的因素。
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共识,但问题在于中国企业如何加快创新的步伐。人才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为重要,在这一方面,中国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严重落后于跨国公司,有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普遍低于广告投入,前不久,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公布的最新数据中提供研发数据的373家企业中只有106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了2%。而日本企业,这个比例一般都在5%—10%之间。
当然,研发投入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在加大创新投入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制度的安排和机制的创新建立起富有活力并充满效率的创新体系,这是摆在那些以智慧求发展的中国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