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自律是根本的核心

企业报道  2017-02-06 08:35:09 阅读:

 

  国企改革走到今天,不可否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有些国企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杨启先等,还有近年因批评“国资流失”而著称的海外经济学家郎咸平等,虽然观点不尽一致,但都认为有些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是还没有取得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资格。近来一些著名的国有企业接连发生问题,如顾雏军操纵的科龙案,熊猫集团总经理“马志平事件”等都印证了这一点。企业能否自立,并非仅仅是脱离行政主管部门,关键还在能否自律。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在江西发生的涂景新侵吞国资事件。这是一起典型的国企老总监守自盗案件,影响很大、影响很坏。1993年在第一轮国企改革中,涂景新这个农民出身的所谓“企业能人”,被海南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正式任命为其下属企业新大地公司的总经理。上任伊始,涂景新就大搞家族式管理,老婆、小舅子等都安插在要害职位上。到1999年9月,经海南省审计厅审计,该企业仅账面上就亏损303万元,负债1580万元。企业账务极为混乱,保险柜现金下落不明,老婆兼会计主任将公司公款696万元“借”亲戚做生意,公司经营收入根本不入账,2556万元被直接转入涂景新个人账户。涂景新被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当时全国各网站评论如潮,有十几万网民参与了讨论,许多知名学者都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国资流失案、国企改革失败案。我们从“涂景新事件”中最该吸取什么教训﹖选错了人,固然是原因;但当家人把企业掏空了才揪出“大老鼠”——涂景新何以能如此猖狂呢﹖可见根本问题出在国有企业自身的制度上。直到今天,仍有些国有企业存在被权力过重又缺乏有效监控的“一把手”及“内部人”将财产掏空的危险。

更多专题
企业可持续发展之必行之路

企业管理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管理不仅具有普遍性、科学性的一面,还有其特殊性、社会性的一面。

铸造民族品牌需要精神前提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然而,中国的资源和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却在市场交换中被国外的品牌拿走了,这几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