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利股份(600887)中报显示,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逾56.59亿元,成为中国乳业惟一半年收入超过50亿元的公司。其中奶粉及奶制品贡献了6.59亿元,而奶粉在其中占据了96%,奶粉同比去年增长超过了40%,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乳品竞争渐趋白热化的大背景下,众多企业面临着重新思考发展战略的压力,奶粉特别是高端产品,以其特殊的高附加值和营销特点,成为他们眼中最为稳定可靠的金矿之一。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第二季度,伊利已经悄然占据了第一位置,首次雄霸中国市场。
实际上,伊利奶粉在第一季度已有坐二望一之势。1至4月,雀巢与伊利分别稳稳占据了奶粉市场综合占有率的前两把交椅,季军位置则是多美滋和三鹿交替争夺。
2005年的奶粉市场给人颇多想象空间,雀巢产品含碘量超标事件引起轩然大波,而国内某些声称要“消灭地方品牌”的奶粉新军也几乎在同时遭遇了同样的“滑铁卢”。一时间,人们对于中外专家级品牌奶粉投去半是期望半是狐疑的目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突发事件往往也会成为一个行业整合的契机,奶粉市场正是如此。如果说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悲剧引起了消费者对于超低价产品的警觉,更加主动地尽量选择大品牌产品,那么2005年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的曝光,则使得高端洋品牌奶粉褪去了神化的光环,趋于合理,也为紧随其后的本土专业厂商提供了赶超的绝佳良机,伊利恰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企业管理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管理不仅具有普遍性、科学性的一面,还有其特殊性、社会性的一面。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然而,中国的资源和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却在市场交换中被国外的品牌拿走了,这几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