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中国制造”里的“讲究”

企业报道  2017-02-06 08:33:13 阅读: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制造业总量居世界第4位,有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的繁荣与日益对进口装备依赖的矛盾、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与国内资源环境恶化的矛盾使得我国企业不能仅仅凭借“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在“中国制造”的同时积极开拓“中国品牌”、“中国设计”,才能保证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安全。

  “中国制造”中的经济安全

  关于品牌与经济安全的关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例如,韩国制鞋业曾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用接受订单的方式生产外国名牌鞋,掌握了生产技术,培养了人才,具备了开发能力,但却忽视了培育本国品牌,当生产成本上升、国外厂商突然把订单转向中国和东南亚时,韩国虽拥有人才、技术和开发能力,但却失去了市场,导致整个制鞋业一落千丈。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大量进入了国际市场,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成熟的加工技术使得“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凸显,但拥有国际一流的品牌较少。

  中国如果只是作为“世界工厂”,这将隐含很大的经济风险。一旦西方发达国家变更合作伙伴,中国企业既没有核心技术支撑,又无法发挥中国品牌的巨大效应,企业、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都可能受到巨大的损失,外商逐渐用自己的品牌占据了原由我国品牌拥有的市场份额,自主品牌的缺少业已威胁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

  “中国制造”中的社会责任

  联合国于2000年7月启动了一个“全球协议”,协议号召企业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九项基本原则。对于这九项原则,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就是要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按照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解释,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范围相当广泛,具体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不同方面。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利润不再仅仅作为衡量企业优劣的惟一指标,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也将作为重要的考核因素。

  现代的“中国制造”目标是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于我国的现代成长型企业而言,企业的长远生存在于企业长期资本收益率的最大化,其中包括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因此,在“中国制造”中强调社会责任的意义在于几个方面:

  第一,承担社会责任能提升成长型企业的竞争力;第二,承担社会责任能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据竞争主动;第三,承担社会责任能体现现代企业家精神要素;第四,承担社会责任将提升企业的环境成本意识。

  实施经济安全和社会责任的举措

  首先,对于企业而言,应大力打造中国品牌。在企业发展战略上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要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创品牌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把创建品牌与观念的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国家的经济安全有机地结合起来。

  企业应当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核心技术是实施品牌战略的核心,是产品质量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题。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质量检测和科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实施品牌战略打下坚实基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努力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其次,对于政府而言,应当为培育中国品牌战略创造更好的宏观环境。为了更好地实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战略转型,尽快打造中国名牌,甚至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一批世界知名品牌,政府部门要在宏观层面上厘清思路和理顺机制,进一步研究我国品牌发展战略,完善有关立法和规则,加强宏观引导和推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培育、扶持和保护、发展品牌等宏观环境上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