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是华东地区重要煤炭基地,担负着国家煤矿安全执法重任的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做好每项工作。为了展示煤炭安全战线工作者的工作精神,分析疏理煤炭安全现状,报道煤炭安全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措施,本刊与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同开设《煤监之窗》专栏,自即日起将陆续刊发有关安徽煤矿安全方面的稿件。
近年,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桂来保就如何抓好煤矿安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抓煤矿安全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做好每项工作。抓好安全是国家的严格要求
桂来保介绍说,为下决心解决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确定了瓦斯治理七项措施、第116次常务会确定了安全生产十二项治本之策、实施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实行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制度、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察专项行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为此,国务院安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定,把2008年作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从今年4月下旬至7月底,相关部门正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察专项行动,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分别下发文件进行部署。各产煤地区都要全面组织开展煤矿百日安全督察专项行动,并对事故多发、灾害严重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重点督察。同时,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将组织对山西等7省(市)煤矿开展重点督察。
桂来保向记者介绍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时说,到2010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5%以上,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起数比2005年下降20%以上,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全国小煤矿数量力争控制在1万处左右,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体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
安全丝毫不容麻痹大意
近几年,安徽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特别是2007年全省煤炭产量达9370万吨,全省煤矿发生死亡事故50起、死亡55人,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5.4%和36.8%;比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减少30人,减幅达35.3%;百万吨死亡率0.626;未发生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
结合20多年的煤矿安全生产经验,桂来保说,安徽煤矿多年持续稳定的良好安全形势,让大家认为“太平”了,思想出现了盲目乐观、麻痹大意,这是非常危险的,安徽煤矿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桂来保分析认为,一是安徽煤矿瓦斯灾害十分突出。有煤的地方就有瓦斯,全省所有煤矿均为瓦斯矿井,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3对,2007年生产原煤6513万吨,占全年产量的69.5%;高瓦斯矿井35对,2007年生产原煤1551万吨,占全年产量的16.6%。四大矿业集团瓦斯绝对涌出量1800m3/min,且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预计2010年将超过2400m3/min。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瓦斯灾害程度还将不断加大。
桂来保从毕业工作以来亲身经历过三次大的瓦斯事故,他说瓦斯事故给人们带来血的教训太深刻,对待瓦斯必须要“提心吊胆”,不能有丝毫放松。今天治理瓦斯的措施凑效、效果明显,并不代表明天还管用,工作面是不断变化的,瓦斯治理措施必须超前。
二是安徽目前整顿关闭小煤矿难度增大。安徽省现有煤矿200对,其中,国有重点煤矿51对、小煤矿149对。在去年关闭86对煤矿,今年在首批已关闭7对煤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整顿关闭工作的压力较大。特别是一些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以及受水害威胁严重的小煤矿,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难以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地方如不及时出台鼓励退出的积极政策,或不及时实施关闭,将时刻威胁安全生产。
三是违法违规时有发生。目前依法办矿、依法管矿的意识和安全发展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少数煤矿追求产量,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有的在建矿井抢时间、抢进度、抢工期,为安全生产带来潜在隐患甚至造成事故。个别煤矿发生重大涉险事故后,在组织救援的同时未按规定及时报告。
四是安全基础仍较薄弱。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一些重大隐患整改的进度缓慢。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技术力量不足,有的煤矿专业人才接替不上,科研攻关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广使用的力度有待加强。小煤矿技术装备落后、职工素质低、安全监管力量总体较薄弱。
结合这些情况桂来保强调:这些与安全生产不协调的严峻形势都要求各级政府、煤炭企业加强管理,依法办矿、依法采矿。作为煤监机构,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则是“依法治安”,制止一切违法违规的不安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