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商务部先后下发了8批“完成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名单”,共涉及182家房企(其中73家增资,96家新设),基本上1个工作日要批9家。每家企业至少要准备1本材料,等于说小邵1天至少要看9本材料。
二三线城市是投资热点
北京师范大学城市资源管理系董藩教授说,面对北京、上海、深圳等日益饱和的房地产市场,外资现在正在大规模涌入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如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地级市。这些城市房价相对较低,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在重庆,2007年新增房地产企业35家,其注册资本及合同外资分别占新增外资企业的49.4%和54.3%;全年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20%,占同期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6.4%。
在武汉,2007年新设外商企业20多户;新增投资总额超过6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仅在12月这1个月,香港独资的和记黄埔地产(武汉蔡甸)有限公司成立,启动总投资9980万美元的地产项目;另一家香港独资公司———武汉汉威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也相继开张,总投资4900万美元新建楼盘。
在海南,2004年海南省房地产行业利用外资仅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1/5,2007年已经上升为1/2。2007年上半年,全省房地产业开发完成投资总额大约4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占1/3左右。根本目的是豪赌人民币升值
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说,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房地产业是2004年开始的,因为这年开始香港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1年期汇率达到5%以上。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资加紧进入中国地产业的步伐。王志浩认为,只要存在升值的可能,游资就会持续涌入中国。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柳欣教授认为,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将加剧外资涌入中国市场。“去年以来,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减息、放松银根和美元贬值;而中国是加息、收紧银根和人民币升值,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外资将抛弃美元,转投人民币。”当前,市场对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的普遍预期是8%,加上中美之间的利差,这足以吸引外资将中国视为躲避风险、追逐暴利的理想之地。
董藩教授认为,“限外令”政策不完善也是难以限制外资的原因。比如,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单独或与境内的其他投资主体联合设立新的境内房地产企业,就可以轻易规避新设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所需的较为严格的设立、登记、备案等核准手续。
出台政策提高限外等级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柳欣表示,外资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介入程度日益加深,这非常不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他建议抓紧规范已有外商在国内市场的投资、运作,将其负效应降到最低。
渣打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提出,国际游资大量涌入中国,容易加剧我国的流动性泛滥,引发通货膨胀,加大经济泡沫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使我国的金融监管与外汇管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威胁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果人民币升值已确信无望,游资会纷纷流出中国,就将大大增高泡沫破裂的风险。他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提高“限外”等级,防止新的、更大规模的外资涌入国内市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淅民则认为,房地产业适度扩大对外开放,对繁荣我国房地产市场是有利的。当前房地产业利用外资总体规模不大,对国内房价的影响较小。但是房地产业利用外资增幅过快确实值得高度警惕,应在全面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
“限外令”相关政策
2006年出台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即业内知名的“171号令”。
2007年5月23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业审批和监管的通知》,要求地方审批的外资房地产项目必须到商务部备案,对未完成商务部备案的相关房企不予办理资本项目结售汇手续等。
2007年7月,外汇局《关于下发第一批通过商务部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的通知》颁布实施,紧急叫停2007年6月1日以后所有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的外债登记以及外债结汇手续办理。
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土地成片开发、高档宾馆、别墅、高档写字楼和国际会展中心、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及房地产中介公司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