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柳玉涛 九四八二六部队后勤部部长
以朝核危机为风向标的东北亚局势究竟是走向和平合作,还是分崩离析,将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我国面对的一道十分难解的题。无论如何,在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韩国以及蒙古等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紧密缠绕下,东北亚区域生战生乱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作为区域内直接受到影响的中国,必须做好各种应对紧急情况的准备。作为军事行动保障部门,也必须针对东北亚区域特殊的使命任务、特殊的地位作用,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力量体系,形成过硬的应急保障拳头力量,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做到一声令下,不经人员装备补充,在规定时间内即能遂行应急机动保障任务。
一、遵循好中选优、功能匹配法则科学构建应急保障力量模块
组建模块化应急保障力量,既可以为临时抽组战役保障模块奠定基础,也可遂行本级应急保障任务。各级模块应按基础构件、基本构件和预置构件三个类型区分各保障要素的属性,战时根据需要拆拼成不同形式的保障组织,同一系统内部的各个模块和不同系统的相同模块,在功能上要互相匹配,为战时实施跨层次超越支援创造组合条件。
一是地区型与全方位型相结合。所谓地区型模块,是指在装备和保障手段上为了适应东北亚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需要而专门组建的应急保障部(分)队。如针对山岳丛林防空作战、空降作战,半岛区域防御作战、海洋纵深空海进攻作战等作战形式,就应建立适应这些特殊自然环境的应急保障模块,才能做到保障有力,作战有效。根据战局瞬息万变的特点,在建立地区型模块的同时,还必须组建全方位型的应急保障模块。这种模块,应具有高度的机动能力,综合保障能力也要好,可以对各部队实施全方位的支援保障。全方位型模块主要以战略后勤保障为主,应由战区级保障部门实施组建。
二是专业型与综合型相结合。所谓专业型模块,是指只担负某一专业保障任务的应急保障部(分)队。如针对海上作战对象、任务,组建不同专业的岸勤保障模块;针对空军作战所需的航油、航弹、航材等组建油、弹、材等不同专业的应急保障模块;针对陆地作战需要组建适应于地面突击、装甲输送、登岛作战等专业保障部(分)队。专业型保障模块,主要以战区军种各专业保障部门为主进行组建,既适应于战略层次保障,也适应于战役级别保障。在以“条条”为主组建专业保障模块的同时,还必须跳出“条条”的限制,实行“条块”结合、“条条”结合,组建综合型应急保障模块,主要是打破后勤与装备按专业、按部门、按系统、按建制编组的模式,以主要功能为中心,其他有关功能相配套,实行跨建制、跨部门的多专业组合,建立起新型的功能型、一体化、集中式的应急保障模块。这种模块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以供、救等诸功能为“经”,以装、运、卸、防诸勤务为“纬”,将各专业保障的“条条”编组成具有综合保障能力的群体,使之供防兼备,相对稳定,具有弹性,有助于减少协同程序和环节,提高整体保障效能。这种综合型保障模块,主要以战略层次保障为主,由各军种实施组建。
三是建制型与潜在型相结合。根据东北亚区域危机态势和作战需求,应急保障模块既可按建制直接编入现行保障体制序列,配置在可能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地区,一旦突然事件发生,立即前往指定地点,对作出快速反应的作战部队进行应急保障。建制型模块既可由军种保障部门组建,完成战略层次应急保障任务,也可由战区部队组建,主要遂行战役级别应急保障。所谓潜在型模块,是指寓于现有保障力量之中,没有专门组成建制的应急保障部(分)队。战时可根据应急作战部队的作战需要,或保障部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由各军种业务部门和战区部队预编应急保障部(分)队,其规模大小视任务而定。各专业保障部(分)队,从现有保障体系中指定建制单位负责担任,并按预编方案进行编组。一旦有事,这些人员和保障部(分)队按预编方案和计划,在指定地点展开,对作战部队实施保障。
二、坚持任务需求、实在管用原则及时调整应急保障力量运用
对应急保障力量使用方式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是选择哪种方式,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了“应急”。在这种应急的前提下,由于作战任务、作战地域、作战对象等因素的不同,对应急保障力量的使用方式也就有所不同。
一是单项“粘贴”。主要是对专业性、单一功能型的应急保障部(分)队的使用。当作战部队一旦行动,即可及时地根据作战保障要求,将有关的专业类型的应急保障模块“粘贴”到作战部队指挥系统,遂行作战初期某一方面、某一专业的应急保障。这种使用方式一般用于战术级别保障,可由军以下部队保障部门组织实施。
二是综合配属。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力量编组越来越复杂,武器装备的种类空前繁多,高技术武器装备更加趋于一体化、系统化、体系化、智能化,使各种专业勤务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缺少哪一种勤务,都将影响部队的体系作战。这就要求综合编配使用应急保障力量,将多种专业应急保障力量迅速及时地配备给相关作战部队并隶属该作战部队的领导与指挥。采用这种方式,一般是用于战役级别保障,可由战区军种组织实施。
三是整建制“释放”。这主要是对综合型、多功能型的应急保障力量的使用方式。如果说单项“粘贴”、综合配属还只是对建制内所属专业模块的抽组、编配,那么,整建制“释放”的使用方式,则是将整个建制的应急保障力量,从一级模块到二级模块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配置作战部队用于提高部队作战的整体保障能力。这往往是用于战略支援保障和大规模进攻性战役保障所采用的方式,一般由军种组织实施。
四是同级伴随。这主要是发挥各级部队组建的应急保障部(分)队对各自部队作战实行应急伴随保障的作用。根据未来东北亚区域军事行动特点,各部队都应组建与自己部队武器装备相适应的应急保障部(分)队,以保证初期的作战急需。同级伴随可以是战区级的战役作战的同级伴随,也可以是军以下部队战术作战的同级伴随。同级伴随的最大好处是,上下左右关系顺畅,对保障任务、保障目标、保障对象、保障范围等内外部因素很了解,容易尽快适应环境,发挥最佳效能。
五是跨越匹配。是指打破“条条”与“块块”的现行编制体制限制,将保障力量在战区范围内进行的全方位的联合匹配,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应急保障模块的跨越匹配使用,必须建立在高效及时的机动运输基础之上。特别是航空兵作战所需的应急保障力量更应有一个快捷的运输方式作保障,否则,跨越匹配是难以奏效的。在平时的建设中,必须创造一种“远水也能解近渴”的应急保障条件,战时对应急保障模块进行跨越匹配才能得心应手。跨越匹配可以用于战役、战术应急保障环节,必要时也可用于战略支援保障。
以上各种使用方式,并非孤立运行,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具体使用时,不可能完全将一种方式与另一种方式孤立分割开来,而应是综合交叉运用这些方式,在使用方式的互补中取得最佳的应急保障效率与效益。
三、按照从难从严、实战实练要求全面强化应急保障想定演练
习主席指出,必须以真打的决心抓训练。部队要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按实战化要求严格训练。没有真打的决心,实战化训练就会变成“纸上谈兵”。面对美日韩同盟在东北亚布设的政治迷局和军事乱像,我们必须练就火眼金睛,透过表像看本质,抓住问题关节点,统揽战略方向盘,做好各种各样准备,尤其要强化应急作战保障想定演习与训练。想定构想得越逼真、越符合战争情况,诱导的演习就会越实际、越像打仗。俄国军事家苏沃洛夫说过:“练兵若难,进军就易;练兵若易,进军就难。”这句话强调的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的重要性。战场上的对决结果,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水平。所以,针对东北亚局势和朝核危机,我们必须做到演习像打仗,想定训练连战场、接地气。
一是想定要预测战争。实战化应急保障演训,就是战前彩排。想定构想越直面可能的战争威胁,演习就会越真越实。企图立案应有硝烟味,特别是战争诱因、交战区域、作战对手都应是当下可能发生战争的描绘,使参演官兵有战争即将来临之感。即使师旅规模的合同演习和应急保障,企图立案也应该是战争背景套战术背景,紧贴军事斗争准备。
二是想定要刻画战场。战场乃生死之地,“不可不察也”。此话讲的是指挥员分析判断情况的重要性,折射的是战场情况的复杂性。所以,让演习想定逼真,必须精细刻画战场。当面之敌位置、前后左右之敌的情况,都应活灵活现;敌装备配置,特别是指挥所位置,以及敌可能的动向,对我即将采取的佯动、欺骗和保障等行动都应淋漓尽致。
三是想定要复杂多变。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战场千变万化的特性,决定了想定不能一个版本、一个格式。其内容应突破企图立案、基本情况、参考资料、附件几大要素的固有格式,依据演习目的、背景、态势灵活确定;敌情应真真假假、若明若暗,给受训者预留如实战一样思考、判断的空间。有的想定,可能信息条件给的比较复杂;有的想定,可能天候气象条件给的比较复杂;有的想定,可能社情条件给的比较复杂等等,以培养指挥员和应急保障人员应对复杂战场情况的能力。只有把应急保障训练环境条件设得越逼真越好,把战场情况设得越复杂越好,通过在险局、难局、危局中摔打锤炼部队,才能使官兵练就敌人学不到、赶不上的制胜绝招。
民营企业参股国企在今天的江西已经成为惹人注目的话题。事实上,借助民营势力的潮流在江西国企中早已不新鲜,...
“我们要成为中国在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一员”,这个奋斗目标奠定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所属昌河飞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