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纤维乙醇可谓一举三得:首先,纤维原料可再生,在解困能源危机方面天地足够广阔;其次,它不与人畜争粮,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再次,以企业可接受的价格,每吨秸秆可直接为农民增加200元收入
用秸秆替代粮食酿造乙醇并实现产业化的梦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日前,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南阳市镇平高新园区的纤维乙醇建设项目已经进入最后的安装调试阶段,这也是我国第一条年产3000吨的纤维乙醇生产线。按照工程进度,该项目计划在10月投产。
6吨秸秆酿造1吨乙醇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石油资源告急、粮食相对过剩以及汽车尾气所形成的环保压力之下,我国开始有组织地开展燃料乙醇的研究和应用,其中天冠集团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条2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线。
燃料乙醇的开发为化解能源危机找到了一条出路,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的国情决定了以粮食为原料的能源替代战略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早在1997年,天冠集团就看到了这一点,与高校合作悄悄启动了纤维乙醇项目的研究。
“纤维质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各种农作物秸秆、花草树木,甚至是衣物、纸张等有机废弃物,这些都可以用来作为纤维乙醇的原料。”天冠集团纤维乙醇在建项目负责人康东亮介绍说。
康东亮是天冠集团纤维乙醇项目的技术骨干,尽管研发过程一波三折,令其大感欣慰的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多项用秸秆生产乙醇的关键技术,测试结果显示,6吨左右秸秆可产出1吨乙醇,技术的理论转化率超过了18%。
15年内建设
百个万吨级加工厂
在康东亮看来,发展纤维乙醇可谓一举三得:首先,纤维原料可再生,用它生产燃料乙醇,在解困能源危机方面天地足够广阔;其次,它最大的突破在于不与人畜争粮,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再次,以企业可接受的价格,每吨秸秆可直接为农民增加200元收入,按平均每户4人5亩地计算,一年可净增收1500元。
据康东亮介绍,年产3000吨纤维乙醇项目计划在10月份试车,此后还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进行调试改造;预计到明年年底,可以形成万吨级生产线,并可作为标准化模块进行异地复制。
另据透露,天冠集团计划在“十一五”末建成5个万吨级生产线,再用一个五年计划完成25—30个万吨级生产线,而15年内则计划在河南全省建够100个。5年之后,我国纤维乙醇的工业生产成本以现价计有望降到5000—5500元/吨左右的水平(目前油价为6000元/吨以上),再用5—10年的产业化普及,届时将形成初具规模的基础资源产业,恰好可赶上我国经济受石油资源桎梏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