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起试图冲破市场规则的涨价冲动被拽了回来。据报道,吉林市豆制品协会因在8月初与行业内企业合谋串通涨价受到查处,吉林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已责令其撤销涨价协议。而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方便面串通涨价、重庆部分商家集体开收锅底费事件也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干预下偃旗息鼓。国家发改委8月16日在通报方便面价格串通案调查情况时表示,方便面中国分会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阻碍了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应立即改正错误,公开向社会作出正面说明,并撤销有关集体涨价的内容。同时,对方便面中国分会和相关企业的串通涨价行为,国家发改委将深入调查,并依法作出进一步处理。
有关部门的处理结果表明,企业通过价格联盟涨价的方式消化成本压力是不明智的,因为这种行为明显违反了《价格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企业对普通商品有自主定价的权利,通过涨价的方式消化成本压力也是企业的惯常做法。但是,涨价是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吗?答案是否定的。就拿“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方便面价格串通案来说,即使政府部门不出来收拾局面,这个涨价联盟最终可能还是会因为某些合谋者的背叛而土崩瓦解。合者,利也;分者,亦利也。不同的企业可能为了利益结成联盟,也可能为了利益背叛联盟。在联盟统一价格的刚性之下,某个成员的降价行动必然会引来大批顾客,并因此大获其利。一旦联盟成员之间的价格竞争扳机扣响,则价格联盟的瓦解之期不远矣。另一方面,这种价格联盟过分强调企业的一己之利,粗暴地将企业的意志强加在消费者头上,而忽视了对消费者经济利益和心理感受的关照。最终,聪明的替代者会乘虚而入,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联盟者驱逐出境。纵观国内近年来诸如彩电、汽车、空调、电脑、乳业之类的价格联盟,没有一个成了气候。构筑价格联盟的命运尚且如此,遑论单个企业的涨价行动!
说到底,借涨价消化成本压力只是一种初级的市场冲动,消化成本压力并非只有涨价一途。相反地,降价往往是普通商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在产品丰富的买方市场,产品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产品竞争在市场上一般体现为产品价格的竞争,降低价格因此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在信息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者还能便捷地获得各种价格信息,并通过货币选票更细腻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企业只有密切注视这些微妙的变化,体贴入微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跌宕中获得消费者的支持和爱护,做到基业常青。站在为消费者利益着想的角度,抛弃涨价减压的思维定式,通过改善品质、创新技术、改革机制等途径消化成本上升压力,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经常思考的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