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在经历了4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北京现代提出,将2007年定为“调整年”,工作重点就是要“合全公司之力,加大企业内部的调整力度,以应对新的市场形势”
“速度”一直是北京现代高速发展的标志,如今,面对关于北京现代,乃至整个韩系车的评论出现了一边倒的“负面”倾向,北京现代开始放慢速度,进入调整阶段。近日,北京现代对外宣布,确立“内部调整”为2007年的工作重点,针对北京现代内部的“机构调整”是“内部调整”的重要内容。
据悉,除了第二工厂和研发中心的建设,机构调整还包括强化区域管理部门职能、推行高效的物流运营,通过扩充办事处职能,强化区域现场管理机制,以办事处为中心提升特约店的营销能力。
据了解,北京现代成立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成立4年销量就达到80万,这是中国汽车史上绝无仅有的。销量的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扩大给北京现代在内部管理、渠道建设、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6年底,在经历了4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北京现代提出,将2007年定为“调整年”,工作重点就是要“合全公司之力,加大企业内部的调整力度,以应对新的市场形势”。北京现代官方曾经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2007年是北京现代的“调整年”。
是“调整”带来了“下滑”?还是“下滑”造成了“调整”?专家表示,在高速发展之后,经历一个短暂的调整期,这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规律,包括大众、通用等,无不经历过这一阶段。
据悉,北京现代在2005年6月完成了30万辆产能改造,新添的生产线于下半年投产。2006年开始,拥有30万辆产能的北京现代一工厂开始全负荷运转。同年4月,北京现代二工厂奠基,9月开始建设,将于2008年5月正式投产。由此,北京现代将在近2年半的时间内保持30万辆的产能,且生产线配置和厂房建设也将延续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状态。
专家指出,硬件条件的限制放缓了北京现代新品推出的速度和企业的发展速度,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修正由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内部问题,“产能限制”成为“调整年”的必然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产能饱和虽然使企业的调整得以付诸实施,但客观上,饱和的产能、既有的厂房面积和生产线配置直接阻碍了北京现代推出新品的速度,这让北京现代在2007年面对其它厂家新品迭出的市场,就显得非常被动。
同时,2007年轿车市场的新变化,也加大了北京现代“调整年”的压力。一方面,老牌合资企业前几年的调整和积蓄在2007年开始奏效:不断推出的新品、密集的降价给市场带来强大冲击力;另一方面,2007年是自主品牌集中发力的一年,上涨速度平均达到30%。种种市场环境将北京现代置于“双面夹击”中,为北京现代的“调整”图增了不少压力。
北京现代将希望寄托在2007年的盘整上。除了确立“内部调整”为2007“调整年”的工作重点之外,针对经销商的“商务政策调整”也是此次北京现代调整的重要内容。据悉,北京现代将继续开发促进销售的终端功能,扩大特约店融资的支持力度,扩大消费信贷的支持范围;着手调整商务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二手车业务,加强配件市场的管理,加大在3、4、5级城市的市场网络密度;继续建立办事处、培训中心、中转库、配件中心,为特约店提升竞争力、降低损耗等。
另外,“产品调整”和“成本控制”也是北京现代在“调整年”中应对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北京现代希望通过降低采购成本、调整企业内部运营机制、推进机构改革降低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
现而今,商用电脑市场群雄逐鹿,70%的市场份额令联想、惠普、戴尔等国内外IT豪强早已抢先下手,占据大半...
大力创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这一理念的灌输来积极营造企业和谐进取的氛围,让高效团队在工作中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