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宁波民企借势表白扩张诉求

企业报道  2016-02-16 15:21:41 阅读:

 

  由于处于尴尬的交通末端,宁波企业“走出去”和外地企业“走进来”都格外艰难。跨海大桥的贯通使宁波跨越了杭州湾这个“大门槛”,宁波企业也有望迎来一个海阔天空的大商业时代

  6月28日,刚刚贯通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迎来了一支特殊队伍———宁波哈利斯顿电机有限公司“营销之师”50余人在桥上完成誓师仪式,哈利斯顿随后高调公布了其电动自行车产业布局全国的战略意图。公司董事长陈明均表示,尽管哈利斯顿已成为业内前四强,但走出宁波、拓展全国市场正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场商业秀

  举行誓师仪式的同时,哈利斯顿透露,该公司将向大桥指挥部申请,意欲获取杭州湾大桥的第一次通车权。哈利斯顿负责人甚至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把“第一号”通车权向社会公开拍卖,“我们愿意在拍卖中去争取历史意义的‘第一’,以显现我们对大桥建设者的尊敬以及通过大桥走向上海乃至全国市场的急切心情。”

  据介绍,这座举世瞩目的大桥将于2008年奥运会前正式通车。当宁波市民翘首以待这一特殊时刻的时候,宁波民营企业家的心情更是“急不可耐”。

  陈明均并不否认公司行为中的做秀成分,但他更看重大桥建成会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据了解,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建成后,将使宁波至上海的陆路距离缩短120公里,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陈明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企业去上海要走三角形的两条边,大桥通车后走一条边就到了,仅运输成本一项每年就可以为公司节省500万元。”

  地域之惑

  哈利斯顿把这次策划形象地称之为“渡江战役”。在这之前,哈利斯顿已经是一家小有名气的企业了。然而,飞速的发展仍然不能掩盖背后的隐忧———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膨胀式发展,业内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已经身为业内前四强之一的哈利斯顿仍然感到突破乏力。要想产业做大,只有打破区域性品牌的局限,首先打开上海这座“桥头堡”,再向全国第一大品牌进军。

  对于宁波而言,上海是他们心理距离最近的一座城市。上海是个移民城市,统计显示,现在每三个老一代上海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宁波人,几乎所有的宁波人都能弯弯绕绕地攀到上海亲眷,沪语也大多从宁波话转化而来。

  在宁波人的印象中,上海是宁波人的第二故乡,上海对宁波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存在。即使在今天,宁波多数民营企业依然认为,上海是必争之地,“得全国者先上海”已成为宁波人的习惯性商业思维。

  然而,宁波却与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隔着一条宽宽的钱塘江。公路、铁路等交通枢纽,到了宁波,便宛如路走到了尽头,不仅使宁波企业向外扩张的难度加大,也使宁波错过了很多投资和发展贸易的机会。

  宁波企业此前一直在为巨大的时间周折“买单”。杭州湾大桥之前,宁波商人去一趟上海,需要环绕杭州湾,取道绍兴、杭州、嘉兴等地,耗费比直线距离两倍多的路程,才能到达上海,大大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影响效率和效益。

  扩张诉求

  陈明均表示,如今的哈利斯顿正如大多数宁波的民营企业一样,面临着走出区域性品牌的阵痛。“时间不等人,2007年是关键一役。”在陈明均规划的品牌蓝图上,跨过杭州湾、雄霸江浙沪、打向全中国、成为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第一品牌的战略地图已跃然纸上。

  从宁波走向全国是宁波民企百年的梦想。宁波这个小小的港城,曾经以孕育了宁波帮而闻名海内外。从大上海的崛起到香港的振兴,从同仁堂、亨得利到冯存仁、老顺记,从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第一家毛织厂到中国的第一个商业社团、第一家金融机构……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富庶、最为庞大的商帮之一,不断创造着传奇。直至如今,宁波的民营企业仍占据着全市70%的经济总量。

  杭州湾大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宁波尴尬的地理现状,打开了宁波的“北大门”,使原处于交通末梢的宁波成为了杭州-上海-宁波“环行商圈”中的重要节点,宁波民企也将因此实现更多的扩张诉求。

更多专题
让国际化成为核心

 现而今,商用电脑市场群雄逐鹿,70%的市场份额令联想、惠普、戴尔等国内外IT豪强早已抢先下手,占据大半...

先进文化塑造企业灵魂

大力创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这一理念的灌输来积极营造企业和谐进取的氛围,让高效团队在工作中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