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创新是企业
近年来,广东移动能够在发展迅猛的同时谋求更大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广东移动领导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责任感和正确卓越的理念。
从战略角度分析,在外部环境———经济形势发生大的变故时,任何的企业家,如果不作出新的战略决策,就会丢失机会,在新形势下灭亡。
战略管理有一个普遍的做法,首先要对企业的外部形式,包括国内和国际,分析哪些有利、哪些有害。
三型企业是比较大的课题,远远大于组织变革,因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最后的总体目标。
广东移动无论是从移动通信性质讲,还是从广东移动只是中国移动子公司的地位讲,还是从其区域只限在广东省之内来讲,发展到6000万户突破就不容易了。作为企业来讲,它的市场、新的增加点以及它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这是战略要讲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分析怎么突破这种瓶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工业生产,我找新的产品,我把这个新的产品换一个新的型号,只要是市场需要就行了,但广东移动在新产品开发上受到限制,因此只能搞差异化服务。
还有就是移动内部的分析,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是它的特性和个性,不是差异性,只要抓住矛盾的特性,才能解决你的问题。这就是企业家不同于政治家。政治家在谈我们搞和谐,企业家却要搞怎么体现和谐。
第二是可以发动群众,人们对目的了解的情况下,自己的活力会非常足。广东移动底下绝大部分是高知识阶层,对企业的发展目标有足够的认识能力。
移动通信有很大的特点,跟固定电话不一样,固定电话要拉线。因此过分强调地域性没什么必要,应该是哪个效益高就干什么。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则下,怎么进行组织变革。现在看,广东移动的思路很好。
另外,我觉得三型和三责之间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关系,责任是企业本身存在的价值,责任就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创新是理论价值,如果没有创新,在经济领域就可能没有尽到责任。你必须要对创新尽到责任;你要创新就必须要学习,这是我的个人的逻辑。三型跟组织变革有关系,组织变革只是尽到责任,只是里面的重要环节,但是除了组织变革之外,别的方面也要有创新。
建立三型组织模型
是对世界管理界的贡献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津孚
20多年前经济学家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企业家的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这样的论断得到越来越多的验证,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希望中国的企业家抓住机遇。
现在理论界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理念,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有一个研究员提出,健康型组织模式,这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一个人的健康首先是机体健康,第二个是心理健康。如果身体健康,但是成天郁闷,这也不叫健康。家里住着洋房、开着高级的机车,却觉得很痛苦,这体现出中国的幸福指数很低。企业以人为本体现了和谐。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企业要有三个“高”,第一是高尚,企业应该要负社会责任。不论企业是否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我们的健康企业,应该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基础上获取利润。第二个是高效,一个企业总是处在病态之中,低能低效,就没法和其他企业竞争。第三是高兴,企业的员工很苦,生不如死,肯定不行。如果每天工作还没有钱,工作有什么劲。我认为企业的发展要向健康发展。我觉得健康的企业一定要有高效、高兴、高尚,三个高。
如果我们真正建立一个模型,为其他企业借鉴,不光对中国,对世界也做了贡献。
广东移动组织创新的意义是:在建立现代中国式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首先是中国式,而且是现代中国式的管理,有四个标准,第一个标准首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的大潮流,现在企业要生存,不能到世外桃源生存,不能适应世界潮流,办企业肯定办不下去。
第二个就是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国情是自然资源稀缺、人口多,又是共产党领导,你不适应这个国情就无法生存。
第三是发挥中国文化传统人力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广东移动为什么取得这么多的成绩:首先是中国市场非常大,中国企业之所以和跨国公司竞争,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市场。然后是人力资源优势,如果用得好就不得了。
第四是中国文化的优势,现在全世界都特别推崇中国的管理模式,像太极思维。中国的智慧很多,广东移动的做法里面体现了中国思维,包括以和为贵的指导思想,你们提出的绩为先、和为贵、变则通、人为本确实是非常好的。
和为贵讲的是和谐,不是不要竞争,竞争也要讲规则和诚信,同时我们既要竞争也要合作。以人为本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如何向全国推广,广东移动的经验可以深入研究一下。比如说跨部门的团队等等,到底是怎么运行应该有具体介绍,以便于其他企业学习。
功夫下在基层体现了
组织创新重要特点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海航
广东移动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不仅创造了骄人的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宝贵的财富。企业的领导提出的指导思想最后成为全公司的行动,很给人启发。
我个人觉得有几个优点,第一个优点是具有本公司鲜明的特性,把组织变革功夫下在基层。
第二个是面对传统的僵化低效率老的企业组织,广东移动提出的是“随时而建,随时而变”,这是以一变应万变的思想,这是很好的。
第三个是概括出学习、创新、责任的三型定义,“绩为先、和为贵、变则通、人为本”的理念。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把国际化的时代精神和中国移动本身实际结合在一起。
第四个是广东移动很好地运用了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价值理念,包括丘总说的三感———“感谢广东、感恩广东、感动广东”。这是按照社会资本网络的价值理念提出来的指导思想。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知识型组织,一个是学习型组织,而且风靡世界、风靡中国。广东移动把这两种理论很好的融合在公司内,首先广东移动科技含量高、创新要求高,在中国所有行业中,相对而言是要求最高之一。第二是这个行业因为科技含量高,所以超额利润高,这样的话很多企业将会争先恐后的进入,竞争越来越激烈,广东移动的创新说出了学习型、创新型、责任型,恰好是扣着自己企业的特点。三型企业里面有这样的定义:一个是中国式,一个是中国移动式的发展,尤其是“感谢广东、感恩广东、感动广东”等等的经营理念,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命脉。
广东移动的成果丰富了企业组织管理理念。广东移动的指导思想是把功夫下到基层,当然该集中到顶层的要集中到顶层,比如重大决策,成果和管理把侧重点放在了基层。我的导师说班组是研究体制改革最本质、最基础的东西。广东移动在这方面非常重视,非常可贵的是除了从公司层面提出打造活力和竞争力、执行力外,在企业组织管理方面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从国际竞争的高度
确立组织变革的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明身
对广东移动的管理创新成果我有两个看法。第一,提出的课题要适应移动通信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状况,符合移动通信规模化、差异化、国际化发展战略要求,带有方向性、市场性的课题研究。
第二,对广东分公司来讲,这是高起点的研究课题。广东公司在目前经营业绩很好的情况下,按照企业的文化理念,要“臻于至善”,不断走向新的水平,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我们的地位,这是我们文化理念的深度体现。
这个课题有四个方面问题需要继续研究,第一个是组织变革的动因,第二个是组织变革的思路,第三个是组织变革的目标与内容,第四个是组织变革的策略,这是最基本的四大内容。
首先,从变革动因来看,我觉得移动通信的组织结构状况从中国电信分离之后没有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的体制是在过去邮电老的体系下形成的。这套体系从根本上不适合移动通信的行业特点,需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移动通信行业员工队伍大体是知识性员工队伍,员工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水平都比较高,这样的企业组织结构应该是怎么样?过去的组织结构和现在的行业特点与企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这是我们要深入分析的。这是我们改革的根源,不仅涉及组织变革,按照管理的基本原理,也要符合行业的特点、符合文化的战略要求。
第二个问题是变革的思路,思路是指导整个变革的。
规模不是组织机构要解决的问题,规模化、国际化是我们发展的道路和战略,是组织变革的制约因素,在组织理论上我们叫做全面因素。随着规模的大小不同,组织结构就要变化,这本身不是组织变革。
广东移动的组织变革从整体看是一个理念、两个结构、三重机制、四大内涵。
按照组织理论,组织变革大体上的体系是这样:在目标指导下,考虑组织的结构运行、跨企业的组织联系,这是组织本身的内容。我们的组织首先是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所以有目标。按照这样的目标,我们考虑的是下面的结构,结构搭建好之后,然后运行。运行要有一套办法,结构合理的,不等于你的机制就高效,这就要有运行模式,运行的机制都是要解决高效运行。
组织还要考虑企业外部,我们有大量的供应商、合作者还有竞争者,这是组织本身要考虑的问题,像文化、队伍、人员以及组织运行借助的平台。组织变革要求配套,单一组织变革,其他方面不同步也不行,组织变革跟文化变革、手段的改进要同步。
现在是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管理,范围很大,后面的细节很多,怎么让大家参加这个变革、推动这个变革,这里面要想很多办法。进行任何改革,都必须考虑改革的策略和改革的艺术,改革从哪入手,怎么逐步加大力度,增强改革的动力,消除化解改革的阻力,让改革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