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降价减配”忽悠了谁?

企业报道  2015-12-23 13:11:56 阅读:

 

  近年笔者风闻一事颇为感慨:身边一位年轻同事想给新婚爱人暂时买辆“代步工具”以解上班路遥之苦,转遍二手车市场最后将一辆东风悦达千里马“牵”了回去。旁边有人好奇,问既然是给爱人买为什么不买一个时尚亮丽点儿的车型,比如时下颇受女孩青睐的标致206亦或长安雨燕之类?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也能够以一个与千里马不相上下的价格拿下来。却听同事说,如果买他们最低配置那款车的话价格上的确相差不多,但减配后的206车窗已经由自动改为手动,铝轮毂也改为钢轮毂;而雨燕则更出格,居然连前雾灯都省了。要知道买车的第一要素是安全,与其“秀外”不如“惠中”,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千里马来得实在些。

  同事的话可谓一针见血,扎得正是当前汽车企业普遍采取的降价减配促销手段。近一两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风云迭起,在旺产旺销的格局下,市场竞争也愈加惨烈。无奈之下,企业只好借助价格杠杆来获取市场的短暂优势,于是降价之风就成了“你唱罢来我登台”欲罢不能的恶性循环,企业越陷越深,利润也就越摊越薄,结果最后逼得企业只好从装配上下手找点儿盈余。从2005年和2006年的车商降价行动来看,“降价减配置”已经成为车市内相当普遍的惯用手法之一。骏捷新款上市时就对旧款车型的一些配置进行了调整,车商不再提供舒适型脚垫,减掉了电瓶的防尘套等。高尔夫的一款车型推新车后,取消了原款车型上配备的自动感应雨刷,并将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改成了手动。还有些车商推新款时,降价5000元,但是减少了电动车窗、杯架等,配置与降价幅度相当。

  按说,企业出此“良招”也实属无奈,谁叫你消费者不够成熟,只知道哪个价格降得多就买哪个?何况这事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是有高配置级别吗?想要舒服有啊,多花钱就行了。于是原因一加原因二,市场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企业一边在大喊降价,一边在偷梁换柱;消费者一边在窃喜赚了,一边在大骂受骗。这事到底怪谁?似乎无从说起。但这事最后到底忽悠了谁,则值得我们深思。

  事实上,“降价减配”行为并不为个别汽车企业所独有,国际上很多汽车公司对此都有过涉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达到了薄利多销甚至热销旺销的目的,如之前一汽大众上市的低配奥迪A6最低价不到30万元,一经上市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以至于需排队方可提车;华晨宝马此后也推出减配版320i,以27万元的低价上市,其市场反应可谓良好。

  为什么同样是降价减配而消费者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这取决于企业个中是否实在、实惠,取决于企业是否把握好一个度。如果企业只是减少一些可有可无的配置并且坦白相告,那么消费者在权衡之下自然掏钱掏得心甘情愿;而如果消费者冲着降价去最后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其心里的憋屈可想而知,就算勉强将车提回家,谁说他不会将你的斑斑“劣迹”散发出去,届时你企业形象受到的损伤又岂是几千块钱所能换回来的?由此看来,降价减配并非市场营销法宝,正如同事所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企业在行使此手段时当慎之又慎。

更多专题
e租宝之后,什么宝还安全?

  ——后e租宝时代防忽悠指南   为什么要写防忽悠指南?市场现状让人不吐不快

2015美国最受应聘者青睐的10家公司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其主办的2015年Talent Connect大会上,公佈了美国100个受欢迎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