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机床商机:“中国制造”升温

企业报道  2015-12-17 10:29:47 阅读:

  我国机床消费金额近年预计在137亿美元左右,机床进口金额保持在75亿美元左右,出口将接近15亿美元。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以及整个制造业技术升级和国防现代化需求,我国对数控机床的需求总量将继续攀升

  为期6天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14日在北京落幕,来自辽宁的大连机床集团和沈阳机床集团的这次登台亮相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据悉,大连机床集团在本届展会上突出了产品创新和大型的特点。第一次亮相的14台大型数控产品都是去年自主设计的新产品,相当一部分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在短短几天内,他们就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企业签订意向订单20多亿元。

  而据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胜介绍,集团展出的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吸引了大量客商,繁忙时洽谈室还需要提前预定,每天的意向合同都有数千万元。

  对国内机床制造商而言,这可能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

  机床市场持续看好

  本届机床展会参展商的热情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由于北京的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未能按原计划建成,本届展会不得不仍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现址加盖2个临时展馆举办。”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长吴柏林说,这次展览总面积72000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有数百家要求参展的企业无法获得展览机会。

  经协调,最终参展的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家企业,展出1200余台机床和上万件数控系统、量仪量具和功能部件等小件产品。其中,境内外企业的展览面积各占50%左右,参展规模超过历届。

  全球各知名跨国机床集团和公司咸集于此,如美国MAG工业自动化系统公司、德国DMG公司、日本Mazak公司、瑞士AgieCharmilles公司、意大利Comau公司等都竞相展出其最新的、最热门和高技术的产品。

  参展商的热情无疑来自对中国机床市场的看好。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机床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机床工具市场需求旺盛,行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数控机床已连续5年位居世界机床第一消费国和第一进口国。

  “中国机床消费和进口已经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中国机床消费已达到130亿美元,进口约72亿美元。中国机床消费额占全球机床销售总额的比重已达到20%以上,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据吴柏林介绍,世界机床消费前二、三、四名分别为日本、美国、德国,消费额分别约占15%、11.6%和10.6%。

  吴柏林特别强调我国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环境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提供的战略机遇,“温家宝总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实现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取决于我国的机床发展水平。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我们要大力发展国产数控机床。”

  其实,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已经进入国家规划的发展重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都将其列为重大工程即是明证。

  吴柏林预计,我国今年的机床消费金额将在137亿美元左右,机床进口金额保持在75亿美元左右,出口将接近15亿美元,“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振兴以及整个制造业技术升级和国防现代化需求,我国对数控机床的需求总量将继续攀升。”

  振兴任务相当艰巨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成廷对国产机床在这次展览上的表现感到满意。

  “我们这次展出了代表数控机床高水平产品、被誉为‘王冠上的明珠’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70多台,其中国产产品做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从展品性能上来说,不逊于海外展品。”于成廷说。

  于成廷介绍说,我国机床产业起步于“六五”期间,经过几十年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许多企业已经具备了产品创新的能力,逐步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一些企业已经设计、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世界尖端水准的数控机床产品。

  “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们还有差距,但这个学徒正在赶超自己的老师,并且令他们高度重视。”吴柏林说,在本届展会举办的论坛上,中国专家的发言受到外国客商的关注,有不少外国专家和买家向协会索要中国专家的发言材料。

  据悉,我国的高档数控系统尤其是五轴联动数控系统曾长期依赖进口,日本、德国等国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中高档数控系统市场。“现在,我们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A、B摆角五轴联动数控系统,这让国外的竞争同行着了慌。”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部长吴清义说。

  大连机床集团生产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和五轴立式车铣复合中心也是国内研发的首台同类产品,90%以上的部件达到国产化;龙门式五轴五联动加工中心是国内制造的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产品,是航天、航空工业重要加工设备。而这类高档数控机床过去都属于国外限制进口的高技术产品。

  但差距仍然显而易见。

  一位业内人士看到一台国产机床上贴着“世界最大”的标签,顿时觉得国产机床还是不容乐观:“当时看了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最大’值得自豪么?精度又如何呢?难道国产机床只能向‘大’发展了么?”

  这种尴尬也反映在进出口上。以装备制造业集中的辽宁省为例,去年,这个省出口金属加工机床较上一年增长118%,贸易额仅增长50.2%,增幅明显低于数量的增长幅度。专家指出,辽宁机床尤其是高附加值的数控机床缺乏“中国芯”,核心技术的缺失直接导致机床出口“量增价减”现象的产生。

  吴柏林对此深有感触:“目前,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大量进口,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在性能、品种和产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上存在相当大差距,远不能满足国内需要,振兴任务相当艰巨。”

  数控机床先行

  统计表明,我国国产金属加工机床销售产值上升到世界第3位,国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由于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已经制约了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吴柏林说。

  专家指出,国际上把实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核心技术的高档数控技术作为一个国家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标志;由于其对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的重要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高档数控系统作为战略物资,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

  “历史和现实表明,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发展事实表明,没有数控机床产业的振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吴柏林说。

  事实上,“十一五”期间,随着振兴装备制造业16个关键领域的高水平新产品的发展,每个领域都对数控机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发展大型火力发电和核电机组、制造大型化工设备、开发大型海洋运输船舶、研制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发展高速列车、新型地铁和轨道交通车辆等都需要大批高速、精密、高效和专用数控机床来加工制造,新一代武器、舰艇、飞机、卫星、导弹的发展也对数控机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趋向已经开始在市场上显现出来,即国内市场对普通机床的需求呈下降之势,对数控机床的需求快速上升,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消费比重从2001年49%发展到2005年的59.6%。

  而在政府直接指示下由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数控机床发展专项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发展数控机床的奋斗目标:2010年,国产数控机床占国内市场需求的50%以上;关键功能部件配套齐全,自给率达60%;有自主版权的数控系统占数控机床总产量的75%。

  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轻松。

  “近年,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行业———机床行业的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全行业装备数控化率(按设备台数计)平均值不足5%。”吴柏林说,“要积极支持和鼓励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实现用数控机床制造数控机床,提高制造水平和制造能力。”

  在这方面,大连机床集团和沈阳机床集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据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永开介绍,公司研制的我国第一台九轴五联动高档数控机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问世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制造技术的垄断和封锁。而这只是机床集团“十五”期间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和“技术输入、产品输出”战略的成果之一。

  沈阳机床集团同样战果累累。去年,公司实现海外销售收入1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其开发的95种数控机床新产品则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在德国开发的13个系列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更多专题
e租宝之后,什么宝还安全?

  ——后e租宝时代防忽悠指南   为什么要写防忽悠指南?市场现状让人不吐不快

2015美国最受应聘者青睐的10家公司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其主办的2015年Talent Connect大会上,公佈了美国100个受欢迎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