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卫星 《经济学家周报》副主编
段老对家乡人民有着深厚的眷恋,生前一直关注和支持家乡建设,晚年又先后两次将所藏书籍、本人书法作品和国内外名人与他交往答酬之书画数千册(件),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家乡。为此,蒲县专门设立了段云书艺馆(馆名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确立事业编制并拨付经费对这批珍籍墨宝进行妥善保管和长期展出。
2012年,“段云诞辰百年书画展”在京举行,马凯、迟浩田、顾秀莲等参加书画展开幕式。同时,蒲县举办了段云百年诞辰书画展开展暨段云铜像揭幕、《段云书法作品集锦》首发仪式。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段云书法作品集锦》收集的作品主要由碑碣、馆藏、石刻、牌匾、题词等组成,作品形式丰富多样。
著名书画家董寿平与段老是多年至交。董寿平很称赞段云的书法,二人也偶有笔墨中的雅趣合作。1985年夏,在董老的一幅苍松留白处,段云挥笔题写了一首《山松》:“劲风立绝壁,飞雪傲银空。群艳知何处,茫茫见苍松。”
段云与黄胄相交数十年,二人虽非同庚,却同年驾鹤西行。1986年段云曾专门赋诗一首,取名“题驴诗”,黄胄闻后大喜,随笔画两头行走的驴,留大张空白处请段云补题。段云挥笔写下了诗句:“其表蹇陋其质憨,那得媚骨声呢喃。粗粝重负蹒跚路,引吭啸傲天地间。”此幅《驴诗图》一问世,就广得大家称赞。黄胄欣赏这首诗,后在其创作的《群驴图》中,常可见到此诗的影子。
笔老墨秀——刘诗白
90岁的刘诗白老先生认为“书法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是一种精神蕴养。”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悟出书法“写心、舒心、静心、修心”的境界。他说:“从书法创作和书法欣赏中人们可以获得当代人最需要的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数十年来,刘诗白教授在致力于经济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同时,还醉心于书法艺术,意气风行,笔耕不辍,以书写心,以墨展性。
200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由启功先生题写书名的《刘诗白书法集》。尽管如此,刘诗白教授总是低调着说自己在书法上还是一名小学生。实际上,刘诗白教授从十一二岁时便开始学习颜柳欧苏、二王、魏碑等。他学的是经济学,并长期从事经济理论教学与研究,但对书法的兴趣并未消失,在闲暇时也时常练练笔。先生认为,对中国书法的学习,不只是专攻艺术的人们的事,也是值得普遍提倡的事。现在,刘诗白教授每天一有空就要练字,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著名作家马识途这样评价:“飘逸俊秀,潇洒自如”,“在临摹中国传统书法上下了功夫,他学艺的功底是深厚的,并且展露了才华。是一个颇具功底自成一格的书法家……刘诗白走着‘由远及近,由近而远’的路子,‘于有法中求无法’,兴尽而止,必务神秀,追求高雅的艺术境界。”刘诗白教授的书法不拘古范,书随心画;尤其草书独具风骚,多姿多彩,是善于汲取、勇于创新之作,充分展现了刘诗白教授博雅高格的书品、人品与丰富深厚的学养,并自然流露出他精妙深微的内心生活及诗情画意的情感世界。
早在2007年,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等单位就曾举办过刘诗白教授书法展。有人评价他的草书“看似娟秀流美,实则骨力内含,风度翩翩,摇曳多姿”。欣赏刘诗白先生的书法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走笔灵动飘逸,造型绰约多姿,气息氤氲,线条婉丽,神韵流动,意态盎然,可谓“一线流泉尊法相,千山走雾到苍穹”。
笔翰如流——任玉岭
2014年11月9日,由文化部中国佛学文化保护发展中心、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名家书法展”展出包括任玉岭在内的六位书法名家的百余幅作品。近两年,任玉岭的书法作品还在深圳、温州、厦门等地展出。这位书法家正是经济学家任玉岭。
今年77岁的任玉岭先生,是河南人。曾经在南开大学、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科委新技术局工作,还一度出任北海市的副市长。现在还担任国务院参事。
任玉岭在小学期间就天天以习字为主,大楷、小楷为必修课,练就了过硬的书法基本功。任玉岭先生的书法创作是进入新世纪后才开始的,其书法一经问世就非同凡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展和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书画展,任玉岭分别获得了金奖和特等奖,并荣获文化部等单位举行的“中国百名书画艺术成就展”金奖。他先后被授予“国家一级书法师”及“中国百位书画传承艺术家”、“红色艺术家”、“红色书法家”荣誉称号。他与欧阳中石、沈鹏、张海、言恭达并称“中国书法创新五大家”。
任玉岭先生的书法豪迈开阔,群鸿戏海,很有文人书法特质。由于书法造诣精湛,人民美术出版社在2009年选取包括任玉岭在内的60个书画家,出版了《当代艺术名家》书画集。之后,该社又选取其中的10人,出版了包括沈鹏、欧阳中石、吴冠中、范曾等人的书画专集,《任玉岭书法专集》也列于其中。
在谈到书法感悟时,任玉岭先生认为,“要学好用好辩证法,要在黑与白、大与小、虚与实、粗与细、浓与淡、枯与润、刚与柔、疏与密等的对立统一中,创造出书法的千姿百态和美妙潇洒。”他在经济学与书法艺术上就做到了浓与淡、刚与柔的对立统一,获得了学术研究与书法艺术的双丰收。
笔底春风——王琢
王琢(1921—2010)先生是1940年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广东省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等职。
我与王琢先生比较熟悉。早在1992年,我在宁夏创办《市场经济研究》杂志时,邀请王琢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也经常为《市场经济研究》撰写文章,我们之间书信来往不少。看王琢先生给我的信函,总是感觉他的字写得很不一般,如美女簪花。那时我不知道先生是书法家。1993年夏,我去广州专门拜访他,王琢先生快言快语,格外热情。看到客厅挂有国画大师李可染写的赠王琢先生的条幅,才知道他是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是书法家。
王琢先生认为,“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也是可以交易的艺术,它范畴很广,除了书法作品,文房四宝、装裱等都属于这个产业的范畴,产业化不会影响这门艺术的发展,两者还可以相辅相成。”可见,他对书法产业化的认识是比较超前的。王琢先生对李可染的书画艺术很有研究,曾经写过《李可染画论》一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其主办的2015年Talent Connect大会上,公佈了美国100个受欢迎雇主...
就在一些人对祖国医药的瑰宝———中医药的疗效和前途命运产生怀疑、发生争论的时候,天津天士力集团抓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