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准备好企业的动力系统

企业报道  2015-12-03 10:10:52 阅读:

 

  近年,传统企业的管理者又开始流行一种新的思潮,那就是不提“创新”二字,似乎已经不具备大企业家的气势了。创新,作为一个绝对的指标已经写进了很多传统企业的长远规划中。

  但是,企业都是在渐进中发展起来的,谁也无法在一夜之间就创新成功。就在笔者刚刚参加的永中公司新软件发布会上,其老板还对笔者说:“为了这个产品在技术上的突破,我们是又花了一年的心血。但要想取得市场上的品牌效应,创新不仅仅是在技术上。”

  永中是敢于挑战微软的公司,而且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无论是在思想和技术上,都成为创新的典型。但是,企业不是靠一个创新成果吃饭的,任何企业都存在继续向前发展的问题。新兴企业如此,老企业也是如此。

  红云集团是我国烟草行业的旗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云烟和红塔山的品牌一样,跻身全国烟草行业的第一阵营。用老板的话说:“那时,我们用的是单缸发动机,只要把产品做出来,做好了,市场就是我们的。”

  这样的梦也能够破碎吗?

  是的,改革的年代是不缺乏后起之秀的。用理论家的说法是,“单缸发动机”企业动力不是很足,在震荡期无法把产品品牌变为建立相对稳定的企业品牌。“多缸发动机”强调高度合作、相互配合,逼迫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系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缸和谐才能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风云中全天候的、持续的稳定向前。

  幸运的是,红云集团在关键时刻———2004年开始了由“单缸”向“多缸”的转变———大胆的战略调整:不要自己的技术中心,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让技术优势与产品优势联盟,成为了烟草行业首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化大型国有企业。

  事实上,“多缸发动机”的企业才能实现“飞机”企业理想,它靠自己的主动操控飞上蓝天。我们的企业说创新,也必须是在“发动机”上下功夫,才有可能取得创新的成功。

  笔者看到一个案例感到很有意思:梅花味精企业在2006年知道了在全国政协会上,9个代表献计“梅花为国花”的消息后,确定了全新的创新之路———领袖品牌。在产品、营销、品牌、远景设计、推广等环节上冲刺。仅看他们的250个营销团队就知道这个“多缸发动机”已经初见模型,“一品梅花,中国人家”的创新策略开始见效。

  这是传统行业思辩的胜利,是高举创新大旗的胜利。中国企业不能老是处于放风筝的阶段了。

更多专题
2015美国最受应聘者青睐的10家公司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其主办的2015年Talent Connect大会上,公佈了美国100个受欢迎雇主...

拯救中药瑰宝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就在一些人对祖国医药的瑰宝———中医药的疗效和前途命运产生怀疑、发生争论的时候,天津天士力集团抓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