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创造业绩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能满足股东投资回报的要求,即使鞠躬尽瘁型的职业经理人也难逃“下课”的结局
如果对2006年世界职业经理人搞一个“心理最不平衡榜”评选的话,那么,家得宝首席执行官鲍伯·纳德利肯定排第一。这个当年眼盯着韦尔奇的位置多年的奇才,在败下阵后还一直想找个好地方爆发他的智慧。5年前,他又紧紧地盯上了家得宝———这个曾经比沃尔玛业绩还大的家居仓储零售企业。
但是,天生就有异常傲气与自信的纳德利在2007年新年伊始却被迫宣布辞职。表面的理由是“高薪酬引发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无独有偶。近年来,被称为“死于高薪和走低股价”的首席执行官还有辉瑞的马金龙、摩根士丹利的菲西亮等。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分析,截至2006年底,纳德利从家得宝共获得2.5亿美元的报酬(包括股票期权)。即使是这次分手,他也额外获得2000万美元的遣散费。
他可是公司员工公认的“鞠躬尽瘁型经理人”。难道真的是高薪惹来的大祸?只有战斗的精神就可以吗
他很能干吗?任何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纳德利加班的疯狂是经理人队伍中没有人可以比拟的。以至于最大的私人股东跟他几次交涉后都感慨:“我是这个企业的决定者还是他是?”他的口号是:“生意不是工作,而是我们的生活。”他对数字和业绩的狂热让所有的经理们无时无刻不处于听命和战斗的状态。他们形容纳德利加盟以来,他们的工作就是随时接受纳德利将军从总部办公室发来的命令。
甚至很多企业家都认为他“不属于现代西方思维”。
他做企业管理追求的是军队的管理效果:一切细节都表现为自己是个将军。如果不是这个打法,企业的状况难以扭转。而且,在韦尔奇手下时,这个办法就得到了贯彻。
2048个店分布在全世界,难道还有更好的管理办法吗?他不止一次的问自己。虽然刚开始时就不被垂青,但他不在乎。他得意的经历是,曾经在GE公司不被提拔后毅然离开,但是GE在3年后还是请回了他“竞选首席执行官”。这不是所有有梦想的职业经理人都会有的经历。
“创始人缔造的文化往往是需要改革的。尤其是散漫这一点,这个时代已经不在容忍”。他就是这样看待家得宝以往的企业文化的。而这样的文化不适应打翻身仗。比如:每个店长、店铺经理都有各自的一套规则。管理者觉得这个自由的精神会焕发出凝聚力。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以往的20年时间里,这种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我来了,是为改变来的,不是奉承哪个股东的。传统该颠覆就得颠覆。”纳德利满脑子是军队里军人服从的天性和纪律性。他开始挥舞这个大旗迎风招展。以至于股东们对他的期待更是“水涨船高”———你要的天价我们给了,我们要的是短时间出效益。
矛盾已经开始隐现。
经理人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首席执行官的薪金是跟企业的业绩挂构的,而股价又是业绩表现的重要方面。股价基本是市场对于企业经营情况的反映。“但股价毕竟还会受到各种短期因素的影响。单纯凭股价高低来评价我们的策略及表现是不全面的。而且,我们上任时候没有人指责薪金高是问题,所以我们的价值绝不是股价能够代表的。”事后,面对“高价年薪是祸”的评论纳德利们回应。
“要重估首席执行官们的价值。”最新的商业评论者认为。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流行上千万甚至上亿美元聘请首席执行官。资本家们一是希望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找到行业“奇人”来拼命工作,视企业如家;但同时也添加了他们的期待,这个期望往往又是超现实的。职业经理人毕竟是人,他的智慧不是所有的时刻都可以超过员工500倍的。
“战略是要一点一点来实施的,这是需要时间的。我在任时期,股价业绩虽然不佳,但是销售额却由2000年的457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815亿美元,增长了78%,同时,每股收益增加147%。”纳德利是这样用事实来为自己辩解的。
可是,股东们往往认为职业经理人应该为股价负责。当年摩托罗拉的高尔文就是受到这样的攻击后离开的。虽然有评论者为他喊冤甚至直接袒露观点:“任何首席执行官都是无法直接控制股价的,却要承担股价下滑的责任。”
此时,家得宝公司发言人也出来讲话说:“纳德利的5年业绩已经是很好的。有可能是他们的管理风格没有给股市带来信心。不然,股价也不会在他离开后就涨起来。”
“我们难道仅仅是个符号吗?天哪,这太不可思议了”。无论是高尔文还是纳德利,在事后都强调企业的财务变化而不仅仅是股价。这让另一些评论者说:“结果上如果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形成了阻力,就是个人该思考的时候了。”
《华尔街邮报》曾将首席执行官的价值创造归结为:委托人价值创造。不断满足公司的委托要素———股东、董事会、客户、员工以及相关社区的价值要求。而今,21世纪的回答更加明确:就是成功。这个成功即是“股东、董事会关心的股价增值、回报率、收入增长以及风险管理等内容,还有员工关注的薪水、奖金、上级的认可、管理上得到的尊重、机会以及客户对于公司的评价、产品质量、选择度、知名度、价格等。”
野心不能膨胀
中国也开始流行百万、几百万元年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但是,有哪个最后赢得了公司和公众的认可?纳德利也许只是一个要素没有满足,但他的职业精神绝对是得到首肯的。即使他拿的是全世界最高的薪金,对于他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他只是多了一个思考:决策执行环境。企业家必须要注意利益相关人的利益。没有他们对你决策的赞同,你的执行环境就大大打了折扣。纳德利现在才明白,他那套军队化的管理文化真的也是败笔之一。家得宝不是GE。5年时间如果约束一下自己内心“狂妄自大的魔鬼”,也许今天的家得宝就不会“有了机制,没了精髓”,也不会让采取“柔性竞争政策”的竞争对手劳氏公司的股价连续2年增长。
“我的宏伟计划死了。那可是需要到2010年才能实现销售额230亿美元的计划。”纳德利是带着无限遗憾说这话的。此时,韦尔奇表态了:职业经理人的心不能膨胀。他在2006年一年就疯狂投入70亿美元收购大小30多家公司,还以30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建筑及维护产品经销商。他不是在改造公司而是创立新公司了。
不然的话,纳德利不会在半个小时之内就遭到股东和董事会成员的全票淘汰。
那一分钟,纳德利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印尼政府继本年9月9日及9月29日分别宣告实施第一、二波之经济政策方案后,续于昨(7)日再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制造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