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山东时风集团轻卡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环保认证,至此,这家以生产农用汽车为主业的企业从法律法规上完全符合了生产汽车的条件。
做自己熟悉的事
时风2005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在中国最大工业企业中列119位。集团成立13年来,效益稳步增长,连续11年在中国农机行业效益排名第一。在行业大多数企业都不景气的情况下,时风却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
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对记者说:“不挣钱的事不做,能挣钱但自身能力无法驾驭的事不做,能挣钱有能力做但不长久的事也不能做。”
时风一贯的做事态度是力求稳健。1993年时风以三轮汽车起家,3年内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成为行业老大,并一直领跑中国农机业。在三轮汽车领域,时风扮演了行业清道夫的角色,直到与主要竞争对手拉开距离,才进军低速货车和农用车配套机械领域,其发动机、前后桥等研发技术和理念在这一阶段积累并成熟。2001年,时风三轮汽车市场份额已相当高,基本形成绝对的品牌优势。按照经济规律,三轮车市场份额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时风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企业发展的内部需要,时风开始进入拖拉机行业。但当时小型拖拉机行业总体呈现散、乱、差的局面,没有领先的大品牌。时风进入小拖市场后,很快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刘成强说,时风对中国农村市场很了解,全国农村市场销售网络就有好几千家,时风做农机产品驾轻就熟。时风效益一直很好,每年都有好几个亿的利润,且没有银行贷款。很多人推荐项目给时风,有高科技的、有金融的,甚至还有建议自办钢厂的,都被刘成强否定了。
为了构建有利于主业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升级,时风近年来也投资了很多新的项目,如热电工程、轮胎工程、轻卡工程等,自己不熟悉的就引进人才,或者与成熟的企业搞战略合作,以减少风险提高效率。总投资6亿元与青岛双星合作生产轮胎产业,很快就形成年产160万套轻卡轮胎、100万套中型载重轮胎、5万套大型工程轮胎生产能力。虽然时风已是百万辆农用汽车生产基地,在工艺、资金等生产的软硬件环境上完全具备生产轻卡的诸多条件。但是,时风依然谨慎,2003年与国内“轻卡七雄”之一的一汽红塔签署合作生产协议,提前获得在轻卡市场进行“热身”的机会。
做有效益的事
“企业追求利益是首选,没有利润一切将无从谈起。”刘成强说。
时风的发展和壮大引起了各界关注。尤其是世界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坦利、花旗银行等投资机构都向时风伸出了橄榄枝。2003年,大摩提出要注资时风3000万美元,但是,时风并没有接受投资。刘成强说,时风缺的并不是钱,而是希望大摩能够带来新项目、新技术,通过项目合作学到先进的管理、国际化的经营手段,如果没有,大摩只是分享现有项目的利益,再多的美元时风也不会要。
时风做事就是这样,效益当先。13年来,时风与其他竞争对手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对经销商的提货政策,一直坚持款到发货,从不赊销。哪怕市场形势再不好、哪怕处在销售淡季,这一原则从来没有动摇过。尤其是近年来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很多企业为了保市场而不敢提价,但是时风还是按照效益原则对价格做了调整。今年上半年,虽然时风的产销量没有大幅度增长,但效益却增长了30%。
近年来,农用汽车市场萎缩,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怎么样创造更好的效益?时风在这个问题上可谓煞费苦心,在稳定原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轻卡项目的快节奏推进,目前已推出高中低档次的全系列产品,很快形成了批量生产。今年以来,大型工程轮胎紧俏,时风抓住机遇,仅轮胎项目每个月就能给企业带来1000万元的效益。
刘成强说,中国企业平均寿命短,主要原因就是决策浮躁、管理粗放、不尊重经济规律。时风的目标是做百年企业,必须稳健经营。
到底是想真正卧薪尝胆振作士气,还是“做秀博取同情”?从当事人的言论和事件的前后逻辑判断,这件事做秀博...
近年建成试生产的国家和安徽省“十五”计划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一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