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焦炭产业为何裹足不行

企业报道  2015-08-28 08:19:18 阅读:

  一连串的数字增长却不能让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文彪高兴起来。他所时时关注的这个行业正面临着“虚弱的胖子”的烦恼———体重不断增加,身体却不强健。

  在日前举行的2007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会上,杨文彪向外界披露:2007年焦炭产量又创新高,1—10月焦炭总产量26987万吨,增产4129.9万吨,增长率18.1%,预计2007年焦炭产量将达到3.3亿吨以上。杨文彪并非要炫耀成绩,正相反,如何让这个“胖子”把“赘肉”变成“肌肉”正是杨文彪和整个焦炭行业所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

  焦炭牵手钢铁快跑

  今年焦炭产量“多收了三五斗”离不开产业链下游钢铁的“提携”,由于焦炭的需求完全决定于炼铁的发展,因而“两兄弟”一荣俱荣。

  数字显示,今年1—10月份,钢产量累计达4.09亿吨,增产6273万吨;生铁产量累计达3.87亿吨,增产5289万吨。

  受其带动,焦炭“丰产”顺理成章。预计今年中国焦炭总产量将占世界总产量的57%,出口量将占世界总贸易量的46%。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焦炭产量呈现出的区域性特征日益明显。据中钢协数据显示:主要产焦大省焦炭产量继续高增长,山西、河北两省焦炭产量占到全国焦炭总产能的一半以上。其中,山西省1—10月累计产量8004.34万吨,占全国焦炭产量的38%,同比增长16.3%。当地如此大规模的焦炭产量主要是因当地有大量的原煤,其主焦煤含量在全国也是位居前列,此因素支撑当地焦炭业产能释放,产量位居全国榜首。

  结构性矛盾突出

  焦炭产量的一路高歌猛进并不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大幅提升。

  仍以焦炭老大山西省为例。今年以来,山西焦炭涨价幅度至少在200元以上,而企业的利润却在日益摊薄。由于上游原料涨势更猛,加上运输制约和政策因素影响,焦炭成本一路走高。一位大型焦化企业的负责人说:“我们企业现在生产一吨焦炭倒挂100多元,全凭焦化产品回收这块拉着,才不至于出现亏损。”

  杨文彪认为,越涨价利润越低正反映了焦炭产业整体素质落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有效转变,结构性矛盾仍然是焦化行业发展的主要症结。

  据分析,炼焦行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2006年全国百万吨炼焦企业仅57户,产量11340万吨。一般小炼焦企业年生产焦炭仅几万吨,这些中小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生产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短,环保水平差,能耗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家将淘汰和改造的小机焦产能约有8500余万吨。

  此外,行业的急功近利行为也严重制约了结构升级。据杨文彪介绍,炼焦市场火爆导致了建设项目太多,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一些设计研究单位研究开发投入力量严重不足。

  合纵连横是解药

  “大而强”将是焦炭产业升级的终极归宿,而国家发改委此前颁布的《焦化行业准入条件》正成为企业间优胜劣汰的“尚方宝剑”。

  自2005年《准入条件》颁布以来已经有108家企业通过了公告,到今年末,将有更多企业通过公告。根据《准入条件》设定的门槛,未来将对8000万吨落后炼焦产能进行淘汰。专家预计,我国炼焦行业产业结构将有一个新改观。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大型炼焦生产企业建设、组建势头很强,钢铁联合企业、配套建设炭化室6米以上的大焦炉成为炼焦产能增长的主流,如鞍钢完成配套建设本部炼焦能力将达到720万吨/年,加上营口新区全部建成将成为中国首个年产千万吨的炼焦企业。同时,以煤矿为依托的煤加工延伸产业链为标志的炼焦企业一般以200—400万吨产能为目标,如兖矿、神华、淮北、唐山开滦都在建设或筹建炭化室6米以上年产200万吨以上的大焦炉群。

  杨文彪建议,在炼焦企业较为密集的区域打破篱笆,加强资源合作,利用现代企业合作手段把煤气、煤化工产品、热力、水处理等资源集中优化处理,增加企业竞争力。

更多专题
美国2015年工具机产值逼近50亿美元

美国积极佈局工具机市场。工研院IEK整理预估,美国今年工具机产值可到49.46亿美元。美国去年是全球第2大工...

社会责任助推公司治理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尽的义务。是否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