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市,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中国“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就是在这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坐落着陕西东岭集团,他们快速把企业做强做大,使东岭集团荣列“2007中国企业500强”、“200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并连续3年榜上有名。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他们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政治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为党分忧解愁,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使上万名国有企业职工重新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东岭村也成为“西北第一村”、“全国文明村”。这个集团的领头人就是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东岭集团党委书记李黑记。
头雁受挫 组织“说情”
东岭村原是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联盟村第六村民小组,在镇上流传着东岭村贫穷的谚语:“村东村西白茫茫,村南滩上水汪汪,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当时东岭村绝大多数的小伙娶不上媳妇。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全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心,高中毕业的李黑记走进了村民小组办的铁皮加工铺。李黑记肯吃苦,又善于动脑筋,经常琢磨着怎样把活干得更好,渐渐地,他成了厂里七八个年轻人的“领头雁”,大伙跟着他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年底,加工铺纯收入5000余元,就是这5000余元成就了李黑记事业的支点,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李黑记从1988年到黑白铁皮加工铺到1991年承包期满,走过了3年的风风雨雨,这3年,联盟村六组党小组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指点企业发展,他深知在企业关键时刻是党组织给他指点迷津,才使他的企业逐步强大起来。为此,李黑记第一次向组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早日加入党组织,用企业的大发展来报答父老乡亲。1994年,李黑记根据黑白铁皮加工铺发展需要,把它改换成东岭铆焊机械厂。1997年7月1日,李黑记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有了自己人生的信仰,坚定了为信仰而奋斗的终身信念,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1999年,经区党委、政府调查研究同意,撤联盟村六组,设东岭村,成立东岭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实行村企合一,以企代组。在村党总支成员选举自己信得过的当家人的竞选演讲会上,李黑记走上讲台演讲,台下有人给他递了张纸条:这个企业是谁的?挣了钱归谁?你究竟是想当官还是办企业?你要把东岭人带到哪里去?看到这几行字,李黑记热血沸腾,他一字一句地对大家说:“这个企业是大家的,我生是东岭人,死是东岭鬼,宁肯累死‘牛’、决不停下车,寸步不离父老乡亲;我只想通过办好企业把东岭建设成‘西北第一村’,让村民们过上富裕的日子!表达我这名党员永远是东岭村‘儿子’的赤胆忠心!”说着说着,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他赢得了党总支大多数成员的信赖和支持,当选为东岭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有人劝他:“你可别犯傻,按你刚才说的,不是把自己辛苦挣来的家底送了出去?”他一听,头一次和这个好朋友翻脸了:“你把我当成啥人了?!”会后,他毫不犹豫地把个人承包企业积攒的6000多万元家底全部送给了集体。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添置机器、设备,李黑记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当时银行贷款面对的是国有企业,东岭村组办企业想贷款比登天还难。无奈,他以高息向村民和临近富裕村群众筹措,筹集了10多万元。生产规模扩大后,效益得到提高。这时,建材市场价格连续下跌,厂里产品积压,面临资金短缺的严重困难,他高息筹借的资金快到兑现期了,是市场把他和企业逼上了绝路,如果不按时兑现集资款,他就失信于人。如兑现了集资款,企业就得被迫停产。这时,营销员给他提醒:用钢材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价差办法来解决。李黑记采纳了这一建议,把库存的钢材以高价全部卖出,又购进一批钢材。通过钢材价差按时兑现了集资款,生产得以正常运行。当地工商部门得知后,迅速封了工厂大门,审问李黑记:“倒卖钢材是违法的,你为啥冒这样大的风险去干?”李黑记委屈地说:“为了村上的企业,为了给职工找口饭吃!”工商部门的人停了一会说:“你是为公,也不能这样干!”然后就把李黑记带到一个小黑屋,对他说:“你在这里反省吧。”第二天,厂里来人看他说:“工商部门已取掉厂里封条,生产恢复了正常。”他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对来人说:“只要厂子能正常生产,年底效益上台阶,咋处理我都行!”晚上,他在小黑屋里问自己:农民办企业为啥这样难?这么苦?我心中受的委屈向谁诉说呀?!在李黑记处于苦闷痛苦之际,金台区党组织领导到工商部门说:“李黑记为了企业生存才办了此事,无可厚非,又不能老抓住这件事不放;再说,他一个农民办厂不容易,又按时给国家缴税,这件事罚点款算了。”从不轻易掉泪的李黑记得知党组织为自己求情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李黑记回到厂里给职工讲:“党能理解咱,咱好好干,为党组织争气,有朝一日企业强大了,要为它分忧解愁。”
东岭铆焊机械厂在李黑记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到1999年,企业年总收入达到5亿多元。2000年11月股份制改造,成立了陕西东岭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岭集团。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党委,李黑记被选举为东岭集团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到了2006年末,公司总资产达59亿元,员工12000多人,具有年产销钢铁200万吨、焦炭100万吨、铅锌20万吨、金属制品30万吨的综合生产、销售能力。2006年企业总收入达122亿元,为国家上缴税金3.8亿元,位列陕西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名。崛起的东岭集团,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拥有40多个公司和7个生产企业的大型集团公司。
为党解愁 众厂焕生机
李黑记带领东岭集团,使东岭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对地方的公益事业情有独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没有忘记为党分忧解愁。凤县锌品厂原是国家投资1.68亿元、历经7年建成投产的,仅生产2年锌品就负债16689.7万元,无奈关门停产。全厂500多名失业职工因生活困难不断找到当地党组织,成为党组织部门的一大“头疼事”。李黑记得知情况后找到各级党组织,主动请缨帮助改革凤县锌品厂,经过科学调研与分析,他迅速投入800多万元启动资金恢复生产,积极稳妥地进行改制,使企业重现生机。同年10月,李黑记又毅然投资3.5亿元上马5万吨锌冶炼项目,只用了13个月就建成投产,在生产过程中多项生产指标名列行业前茅,锌总回收率、精锌回收率、蒸锌回收率、综合能耗、产品质量、盈利能力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其中“东岭牌”锌锭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实物质量金杯奖”、“国家免检产品”。改制后的凤县锌品厂的员工也获得了巨大实惠,李黑记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5栋单元住宅楼和2栋集体宿舍楼,这一切让员工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已经变成了现实。
笔者想寻个根蒂,找李黑记周围的同志谈?熏又发现了李黑记对国企改造的又一个感人事例。
东岭集团控股略钢、涉入钢材生产领域是在2003年11月,当时的汉中市陕西略阳钢铁厂设备落后,年产钢30万吨,职工收入低,长期负债,拖欠职工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费等,省政府多次寻找解决方案未果。省优秀共产党员李黑记得知此情况后主动向政府请缨,接下这个“包袱”,对略阳钢铁厂进行改革。从2004年12月起用表外补贴方式解决职工1994年、1999年两次工资的问题。2005年1月1日起给职工新办了医疗保险,解决了职工的一个大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让略钢职工富裕起来,李黑记先后投入6亿多元对制氧、炼铁、炼钢、轧钢4个大项目改扩建,使略钢的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宝鸡市焦化厂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宝鸡市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供气问题而兴建的市属企业。该厂建成后,由于企业连年亏损,到了2002年,已负债累累,到了倒闭的边缘,职工的生活非常贫困。宝鸡市委、市政府找到李黑记,让他出面救活这个厂,李黑记二话没说,投入启动资金,检修设备,给工人发放工资,安排职工生活,使全厂500多名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生产达到了20万吨的设计能力,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2007年4月18日,由于国家产业调整和环保要求,宝鸡市委、市政府决定关闭宝鸡市焦化厂,职工的安置被提到了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李黑记作为省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又一次帮助党组织解决了这一困难。从今年5月开始,连续发给买断职工半年的生活费。对于想上班的200余名职工,东岭集团把他们安排到下属的凤翔焦化公司和锌业公司以及陕西东岭八方山铅锌矿业公司上班。安置了焦化厂450多名职工,体现出了李黑记这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1997年以来,李黑记先后对宝鸡市金台物资综合供销公司、宝鸡市五交化公司下属的先锋商场、西安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宝鸡市八方山铅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木材总公司等10多户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改革,使这些国有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当地企业上缴国家税收大户,使上万名国有企业职工重新有了较高的工资收入,过上了幸福生活。
东岭集团党委书记李黑记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为党组织勇挑重担,尽了较大的社会责任,表达了他这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