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步合并提议遭拒绝后,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向竞争对手力拓股份有限公司展开了收购攻势,促使力拓就必和必拓提出的收购提议展开谈判。首钢发展研究院院长戴国庆告诉记者,如果两者合并后垄断了世界过多的铁矿石资产,将需要被迫出售部分资产,而这将给中国企业提供购买的机会。(新闻来源: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
正当中国的钢铁企业准备与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等3家公司坐下来敲定2008年的铁矿石价格时,传出必和必拓公司向竞争对手力拓公司展开收购攻势的消息。一旦力拓与必和必拓合并,将诞生一家全球性自然资源巨头,其矿山遍布全球六大洲,将占全球铁矿石产量逾三分之一。再加上巴西的淡水河谷,这三大巨头将占全球铁矿石产量近四分之三。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企业将会在与矿业巨头讨价还价中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目前,中国进口的铁矿石40%来自澳大利亚,而必和必拓与力拓是主要供应方,如两者合并,过去中国的谈判方也许还能靠“离间”力拓与必和必拓来压低价格的方法将不再适用。
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就像戴上了紧箍咒一样,受制于几大铁矿石供应商。高度依赖进口矿石的中国钢铁工业原来将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铁矿石巨头视为铁矿石贸易价格谈判的主要对手。目前铁矿石的长期协议在每吨80美元左右,而现货价要高出很多,正迈向每吨180美元左右。预计铁矿石供应商会将2008年的长期协议价格提高30%至50%。
从这个意义上说,力拓、必和必拓两大矿业巨头“牵手”,并不会给中国钢企带来多少福音。因为过去我们面对多个谈判对手,回旋余地更大,而现在变成面对两个谈论对手,可用来砍价的手段将会越来越少。即使必和必拓没能成功合并力拓,中国钢企仍会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一开始就处于下风。英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克鲁斯集团有关人士日前表示,由于全球钢材需求强劲造成市场供应吃紧,钢铁业很可能要面对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局面。
作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中国钢铁企业应积极地收购海外矿产以提高自给度,也就是说,除了加大国内的铁矿石生产,增强自给自足能力外,我国钢企还要走出去,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占有更多份额,像世界许多大钢铁企业一样,建立自己的国际铁矿石开采能力,延伸企业的产业链,并在今后的铁矿石国际定价谈判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改变目前被动接受由几大矿业巨头主导国际价格的局面。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市,是华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中国“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
杭钢集团公司党委全面开展 “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坚持把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经营业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