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污权交易有了专门的二级市场!近年,国内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浙江省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揭牌成立。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办公室副主任赵华林说,该平台的成立,意味着国内的排污权交易开始实现规模化、制度化。(相关新闻见本报今日一版)
排污权交易是指企业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向外部排污的权利成为一种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排污权指标富余的企业可以向别的企业出售自己手中的指标,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新建、改建的企业,则可以通过从别的企业手中购买排污权指标,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理论意义上,排污权交易的积极价值无疑是多方面的。在政府的角度,排污权交易不仅在事实上提高了污染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政府还可以通过发放或购买排污权来影响排污权的市场价格,从而达到控制环境的目的。在企业的角度,治污行为不再是基于环保部门监督下的无奈之举,而更有可能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主动行为。在全社会的角度,排污权从“免费”变为“有价”,能够提高排污指标的利用效率,降低总的污染治理成本,从而以市场的方式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但是,从理论走入现实,排污权交易的成功实施却需要很多的保障条件。在笔者看来,排污权交易的实施关键,最重要的有两点,总结起来就是:政府监督和监督政府。
一方面,排污权交易的成功实施,始终不可能离开有效的政府监督。其一,企业到底排了多少污,与其所拥有的污染指标差距是多少,因此企业是可以卖还是应该买——如果环保部门不能掌握真实有效的数据,那么排污权交易就是空谈;其二,如果环保执法力度不够,企业可以无视排污指标而随意排污,或者违法排污的处罚金额还没有治污成本和指标价格高,那么就不会有人选择治理污染或购买排污指标。
另一方面,排污权交易的成功实施,必须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来约束环保部门的权力。不难发现,从排污权在企业间的分配到对企业实际排污情况的技术监测与核实,再到不同排放时间、不同排放地点以及不同污染物之间的交易折算,排污权交易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无限的“寻租”机会。试想,如果一个企业污染本身已经超标,却被鉴定为排污权指标有剩余,反而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钱,环境污染怎么可能得到控制?
“扁平化”管理的核心是,缩短管理链条。就是分局的决策层直接管理到作业层,促使生产指挥一步到位,减少中...
灵活的高度本土化机制成就了三洋商用事业在大连的成功。三洋电机商用事业在中国共建有16家合资合作公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