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自然环境对日本钢铁业的影响

企业报道  2015-07-22 06:25:39 阅读: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是环境保护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地球环境,更是令人类进退两难的棘手课题。而日本的钢铁企业在这方面却取得很大成功,其中有什么奥妙呢?

  首先,临海建炼铁厂。二战后,为了实现大幅增产,日本的钢铁企业纷纷在海边建设大型炼铁厂。这样一来,运输海外铁矿石和煤炭的25万吨或30万吨超大型轮船就能直接停靠在工厂旁边,船上的铁矿石和煤炭卸下后马上就可以进入炼铁厂。这种建厂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钢铁业原本被称作“输送业”,大量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是该产业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运输能力并拥有使用较低成本就可以运输大宗货物的设施,一直是左右钢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由于欧美发达工业国家都有丰富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所以它们的炼铁厂都选址于离资源地较近的内陆地区,而不是临海地区。然而,随着国内资源枯竭,欧美各国也面临不得不进口铁矿石和煤炭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最为有利的方式当属建造临海炼铁厂,它与内陆炼铁厂在生产成本和效率上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降低能源消耗。钢铁业是仅次于电力行业的第二大消耗一次性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产业。日本钢铁企业是如何将能源消耗量降至最低的呢?这其中凝聚着整个行业为改善生产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煤炭在高温下干馏后形成的焦炭不能马上使用,必须冷却。焦炭的净却方式以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一直是大量浇水进行冷却,而现在主要通过送入氮气,将焦炭带有的高潜热用于加热氮气;高温的氮气可作为蒸气锅炉的热源。这一方法被迅速推广后,以前浪费的焦炭潜热得到了有效利用。

  高炉中生成的“高炉气”是一种从数十米高的高炉顶部喷向外部的高温高压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所有的炼铁厂都引进了“高炉顶压发电”方式。经过这道工序,压力下降后的高炉气可用作加热装置的燃料。

  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里,日本的钢铁厂使用的基本炼钢设备都是“平炉”。然而,“转炉”比“平炉”生产过程时间短、效率高,而且能生产出更高品质的钢材。因此,今天日本所有的钢铁厂都清一色地使用了“LD转炉”。从“LD转炉”里排出的气体也具有很高的温度和压力,这些气体与“高炉气”一样,可以用来发电。

  环境友好型产业。以前曾有人预测说,21世纪初期世界钢铁市场规模约为8亿吨,然而现在已突破14亿吨大关。这其中的主要推动力是“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钢铁产业的迅速增长。

  尽管这些国家钢铁产量迅速增加,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它们生产的钢铁用途却受到了很大限制。在“金砖四国”中,能够批量生产汽车用钢板的仅限于那些与日本进行技术合作和资本合作的企业。

  以中国为例,日产100吨左右的小型高炉随处可见。日本大型钢铁企业拥有的大型高炉,生产能力至少是日产1万吨甚至1.5万吨。“日产100吨高炉”最大的问题是排出大量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环境。

  一条比较清晰的规律是,钢铁业技术水平越高,对环境就越友好;反之,对环境就不友好。只要一个国家还是工业国,都必然会想方设法扶持其钢铁业,努力实现稳定运营。今后,衡量一国钢铁业强大与否,不仅要看这个国家是否致力于技术的研究开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要看这些研究开发是否促进了环境保护。

更多专题
亚洲基础设施市场之新兴融资架构

中国于2015年6月29日在北京举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之签署仪式,计有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等57...

藏在罗平滇王老窖酒庄的中国古代名人酒故事

“滇王之酒,味厚醇香”云南罗平的滇王老窖酿制秘方源自汉朝的滇王府,当时的滇王尝羌曾将美酒贡奉朝廷,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