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码相机产量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暗藏着隐患。根据报告显示,按百分计,消费者评价指数仅为78,而消费者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表现更低为70
在我国,数码相机每年以不低于40%的速度递增,从2003年的138.1万台到2006年的640万台,业内专家预计,今年将突破1000万台。和快速增长的市场相悖,消费者使用满意度整体水平偏低。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近日发布的《中国数码相机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数码相机市场需求量大,而消费者使用满意度指数仅在70左右。
需求热背后的隐忧
数码相机产品在中国发展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市场的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2007年以后,数码相机在各个方面,包括生产、研发、市场销售都有非常大的进步。而且据了解,从去年开始,由于生产能力的扩张,预计到现在达到了7000多万台,具有年产10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将近50多家。
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暗藏着隐患。根据上述报告显示,按百分计,消费者评价指数仅为78,而消费者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表现更低,为70。另一个调研数据也显示,消费者正在使用的数码相机中有12.1%曾经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故障问题,这要比日常耐用家电产品出现故障的比例高出1—2倍。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它的售后服务和它的产品质量。
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王宁认为,数码相机这个行业,从目前来看,还并没有受到社会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视。根据当前这个发展水平,我们的相关政策还存在一些滞后:数码相机缺乏真正的标准,在国家的归类也是非常混乱的。售后跟不上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间接牺牲了消费者利益,这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而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从制造企业入手,提升数码相机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专家会诊企业症结
由于标准的缺失,致使很多数码相机厂,包括进口的一些相机在宣传问题上鼓吹自己的相机如何如何万能、千万像素等等。对此记者深有体会,买了一台号称1000万像素的相机,结果发现清晰度也就500万左右。一来反映企业的诚信,降低品牌忠诚度;二来也反映企业数码技术水平。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运营司副司长王秉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特别要加强售后服务,要提高品质,要有明示指标,明示和产品的性能一定要统一,这样就能使我们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至于标准,信产部将牵头和中国电子商会一起完善。
对于普遍反映的可靠性问题、经常出现的故障,既有机械性能的,也有软件的故障,当然还会有使用上的问题。但就企业而言,数码相机是集光机电一体的,它非常复杂,所以这里需要大量的投入和长时间的技术研发才能拿出大家满意的产品来。生产厂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提供高可靠性的产品。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质量监督处处长马民表示,对这些问题,一个是要加大监管的力度、加大立法的力度,我们配套的标准和法规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应该提出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我们的质量担保责任,企业有责任保证质量。今后我们一定要加大对售后服务的监管。
马民还希望行业自律,中国电子商会下面有消费电子售后服务专业委员会,专门制订了消费电子产品售后服务的指南或者是行业标准,将对今后的售后服务进行指导,这个标准很快就会发布。另外,消费电子产品专业委员会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构建消费电子产品维修公共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的重要作用就是按照现代服务业的原则,利用现代的技术搭建一个全国售后服务的网点。它的目的就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快捷、可靠、诚信的售后服务,另外也为生产企业降低售后服务成本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