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中国ERP/管理软件市场似乎没有特别大的一件事情,但是2003年开始出现或发生的现象,将对今后几年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2003年的我国ERP/管理软件行业来讲,用相对平静的一年来评价,应该是比较恰当的。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ERP产业2003年的特点:
中低端市场渐成主战场
SAP在SMB市场上频频发力,先是在7月携手十几家合作伙伴走细分行业的预配置之路,推出其针对中高端市场的mySAP All-in-One产品。而后又于9月份以清华紫光等三家公司为在中国的总分销商,SAP Business One产品的价格也锁定于8万元。ORACLE自去年与联想和SUN携手的鲲鹏计划之后,又在2003年9月初推出了其另一款定位于中国企业管理软件中低端市场的ORACLE电子商务套件特别版。美国QAD也不甘落后地推出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
以中低端管理软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我国众多本土软件厂商而言,无疑明显地感到了“狼来了”,如何应对这一新的竞争格局,成为2003年我国管理软件界的重要话题。预计SMB争夺战将会在2005年全面爆发,这将引发中国管理软件市场出现新的洗牌局面。然而,中低端市场取胜的关键在于通畅的渠道,用友、金蝶、浪潮等拥有庞大渠道网络的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将会构筑起一定的进入壁垒,他们的渠道终端已经渗透到县或乡级。
国际并购潮促市场重新洗牌
早在2002年底,Mapics就正式宣布与Frontstep合并,这个合并后年收入2亿美元的新Mapics将成为名列前茅的中型制造业ERP厂商。步入2003年6月份,Invensys在宣布以1.35亿美元出售BAAN,实现了SSA与BAAN的合并。同是6月份,仁科宣布收购J.D. Edwards,为了阻止这个收购,Oracle宣布将以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仁科。11月份,Epicor Software公司和Scala Business Solutions共同宣布达成合并协议,将形成以微软.NET平台和Web服务为基础的全球最大的中端ERP供应商。
此起彼伏的国际性并购无疑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管理软件市场。一方面,并购完成的国际管理软件厂商便迫不及待地在中国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国际并购导致的生存危机,使得众多国内管理软件厂商都自觉地考虑起在国内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如何做强做大和保持自身的基业长青。反观中国管理软件厂商,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国际性并购,国内并购的上演也是寥寥无几,只有用友在2003年伊始便投入巨资并购安易,组建专注于电子政务的用友安易软件公司。
中国管理软件产业国际化渐成趋势
国际化在2003年被众多中国管理软件厂商渲染得极为热闹,2003年无疑成为中国管理软件厂商国际化的起步年。我国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用友的国际化道路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在本土增强国际化的能力,取得管理/ERP软件市场竞争的优势;第二步是按照印度模式开展软件外包业务,已经在日本成立了承接软件外包的业务公司;第三步是以香港为基地拓展亚太地区自有产品的推广业务。
在香港上市的金蝶的国际化战略中,将香港作为桥头堡,在国际化上采用的是两条腿走路,不仅在外包方面积极做工作,同时以金蝶品牌的自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杭州新中大公司在上市的资本之路上几度遇挫,从原计划的2002年上市,一年多来对上市的渴望至今未果,遂在2003年底重新修正了其阶段性战略,即从上市转到了国际化。
软件外包竞争硝烟渐起
用友、金蝶、浪潮这些老牌的管理软件厂商,已经成为受到青睐的软件外包厂商。11月份,用友软件工程公司正式进入国际软件外包市场,其“北京开发中心”、“上海开发中心”、“日本业务中心”正式揭牌,相关的国际合作业务也在顺利进行。用友软件工程公司希望在2008年进入中国软件外包业务前3强,2010年步入全球软件外包前20强的行列。
金蝶也在开始寻求软件出口业务,与美国富士通咨询公司(Fujitsu Consulting)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金蝶将作为富士通咨询在中国的软件外包商之一,为富士通咨询的全球客户提供软件外包服务。浪潮则强调本地化外包,即,浪潮通软正逐步从争抢传统外包市场转向本地化外包。浪潮已与日本古河电工结成联盟伙伴,与日本古河总部合作开展软件出口,日本古河在华企业选用浪潮的ERP和分包在华服务。
服务模式争议四起
金蝶在2003年初伊始便宣称要让出服务市场,要“产品领先、伙伴至上”。此次战略调整引发了方方面面的争论,甚至金蝶也坦言,内部对战略也有不少不同意见。服务外包一时间在中国是否可行引起了众多国内外管理软件厂商的质疑。
用友作为在中国拥有最为庞大的渠道网络和服务网络的管理软件供应商,认为在现阶段,中国的本土管理软件产业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将服务全部外包出去的程度。而浪潮通软则在2003年将打造“服务的通软”定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并表示要成为服务供应商,到2005年,服务收入将占通软总营业收入的30%~50%。
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服务模式仍在逐步探索之中,任何超前的行为都会较为脱离实际,服务外包显然仍将是今后中国管理软件厂商们探讨的一个课题。
管理软件平台走向前台
平台化概念在步入2003年3月份以来愈演愈烈。自金蝶的大力渲染之后,包括金算盘、佳软、博科等都纷纷跻身其中,为软件平台造势,并试图使各自成为此领域中的领导厂商。金蝶在三月份率先掀起了平台热,他们表示平台与管理软件都要进行销售,认为管理软件加平台可以卖给大企业,大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个性化定制和开发。佳软则表示,佳软的“平台+产品组件+个性化定制”模式的产业理想是要实现“规模定制,随需而变”。用友在年初也推出了UAP平台,其平台策略就是不卖单独平台产品,用友只支持自己和合作伙伴的开发工作。
管理软件新品推出频频不断
2003年是一个新产品与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一年。国外的SAP、ORALCE公司,国内的用友、金蝶、浪潮、新中大等纷纷抛出了具有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新产品。
SAP在国际市场上推出mySAP(tm)ERP和mySAP CRM 4.0等,并试图在CRM方面超过CRM应用软件市场的领头羊Siebel。而在中国市场上,SAP先后于7月份推出的mySAP All-in-One和于9月份推出的SAP Business One两款分别针对中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的管理软件更是在中国市场上平地起波澜。
ORACLE则在2003年9月8日于旧金山举办的2003年度OracleWorld大会上,宣布下一代产品为“10g”,开始挺进网格计算市场。在中国管理软件市场上,ORACLE在上半年一直在打鲲鹏计划的牌,但效果不尽理想。遂在9月5日独自推出了命名为“Oracle电子商务套件特别版”的针对中低端市场的产品。
用友在2003年也频频进行产品的升级和通过并购来实现产品线的完善与整合,其产品包括U8.5x,以及U8.net的企业套件,集团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高端ERP方面,用友在12月份相继推出了其面向高端用户的用友ERP-NC V2.30产品。在其面向中低端市场的用友ERP-U8方面则推出了更为成熟的用友ERP-U8.51产品。金蝶在2003年三月份推出了EAS套件,而后在11月18日又推出了号称献给CEO的战略管理工具——金蝶K/3 V10.0。浪潮通软则在下半年通过其“3+1”战略暨myGS产品发布会,强力推出其据称是面向大中型企业提供适应行业个性化需求的浪潮通软myGS(Genersoft Solution)。新中大则在2003年上半年推出其反ERP而行之的产品——URP,此后,还在其8月份的新中大十周年庆典上发布了基于URP的产品——客户关系管理软件i6/CRM。
概念营销贯穿2003
2003年,在ERP软件市场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概念满天飞,差异化概念营销与占位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继而也引发了ERP是否过时的一场大讨论。
金蝶高举的是EAS大旗,并宣称打造ERP高端软件,金蝶认为EAS不是概念,而是一个与MySAP商务套件具有相同目标用户群的产品。新中大则干脆就终结了ERP,抛出其URP的概念。此外,新中大不仅把ERPII等批驳了一番,还认为URP理念是时下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博科则对ERP也采取了扬弃的态度,转而大力诉求物流软件和SCM的产品优势,声称要变革ERP。
用友则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第一个推广RTE的管理软件厂商,并统一发出“用友ERP 成就实时企业”的声音。而继用友之后,金蝶也采取跟进策略,发出“金蝶EAS:铺就实时企业之路”的声音。
早在19世纪80年代,橡胶产业在马来西亚快速蓬勃发展,大面积的丛林被清理,并种植橡胶树。在美国福特汽车公...
到吉奥集团采访,已经是第二次。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穿过老城区,穿过荒芜的城郊,一座崭新的工厂赫然跃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