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中国最佳贸易网之一、声名渐隆的网上贸易市场,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企业家,他的经历充满新时代创业的神奇色彩。
“瞎猫碰上死老鼠”
1995年的时候,不要说中国,就算是美国,当时叫英特网即今天的互联网,也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那年,刚刚30岁,还只是个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普通英语教师的马云,来到了美国西雅图,在当地的英文报纸的两篇文章上,他认识了互联网。
在此之前的马云,其实早就有了自已创业的想法。马云告诉记者:“现在许多人都说,‘马云你好有眼光,那么早就知道互联网的美好未来,大胆下海做网络,真佩服你。’其实,我做互联网全是瞎猫碰上死老鼠。那时,要是我也像现在吃过你们福州的小食‘扁肉’,知道这么好吃,可能我也会在杭州开扁食店。总之,当时我只是很想从学校出来自己做点事,证明一下实力,等十年后成功了再回学校教书。这样书教得也会言之有物点,就是那么简单。”
马云说,1995年他从美国回来后,跟几个朋友说要干互联网,当时24个人中,除了他,23个人反对,都认为他是疯子。“我的第一单‘生意’是从杭州万湖宾馆做到的。当时我跟宾馆的老总说,我为你做个网页,把你的宾馆推向全世界,要是第二天在美国西雅图的熟人能为你传真回这里电脑上的一切有关万湖的信息,你给我付酬,否则我分文不取。可当时那位经理说,‘不管美国人看不看得到这信息,我都不会为此付钱’。”马云想起当时人们对互联网的生疏与抵触时,至今仍不无感慨。
万湖这单生意做完后,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时,许多外国代表能从网上找到的有关中国酒店信息的,只有杭州的万湖宾馆。难怪后来一些来京的代表就要求下榻万湖,而不知它在离北京几千里之外的浙江省。当然,马云卖力后还是赚了点吆喝,“打那时起,终于有人知道网络其实不是不可捉摸的空中楼阁了。”
马云借了两万元,在杭州注册了中国第一家网络公司。由于当时国家对互联网信息的控制很严,这样搞互联网,特别是个人搞,时机很不成熟。1995年下半年,中国电信下面一家叫中国黄页的公司,继马云后也成立一家网络公司,这家新成立的公司,拥有资金2.5亿,而马云公司的现金流量只有1万元。这家公司一开始就把矛头指向马云,在当时杭州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上用200万独家包下有关网络的广告。马云在被挤出杭州城后,就把根据地移到绍兴,在那里展开“以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马云在绍兴以个私企业的灵活性,一段时间后,引起了对方的关注,并伸出了橄榄枝:以140万元资金与马云合作,但要占70%的股份。 “真没想到,那家公司根本就不是为了合作,他的目的很明显,以‘收购’控股的方式吃掉马云。”马云对记者说,“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我后来的创业过程中,我都十分反对个人或集团来控股阿里巴巴。”
1997年马云被迫从这家公司辞职,带着身边情投意合的5个同事前往北京,与外经贸部合作,搞一个被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誉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的商务网站。马云说,“当时我们用14个月的时间,赢利280万元,在2000年前,这是唯一能赢利的网络企业。不过,在这里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国搞电子商务与美国不同,我们对象应该是中小企业,且目的也不都是赚他们的钱,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拓展对外业务。”
“有人说,成功贵在支持,但我的理解却不一样:懂得放弃才懂得成功。”马云毫不掩饰地告诉记者,“从杭州合资公司到北京发展,从北京创业小有斩获到再回杭州从头开始,无不是放弃的结果,特别是在北京事业做到最好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放弃。当然,这种放弃表现在战术上,而不是理想。”
1998年底,在一个大雪纷纷的天气,马云把自己从杭州带去北京的5个同事叫到长城,告诉他们:“你们可以选择留在北京,去新浪或雅虎。如果要跟我回杭州,那可是从头开始,又是白手起家。你们冷静地想一想,三天后再给我答复。”没想到,三分钟后这些多年的同事都说“马云,我们一起回家”。马云告诉记者:“‘做全世界最骄傲的公司’就是那天在长城上讲的。”
1999年2月21日,18个阿里巴巴首创者齐聚马云家里,商讨成立阿里巴巴网络公司的事宜。“当时会议的气氛真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马云说,“那天,我嘱咐所有一起创业的人,你们不要把家里的钱全掏出,必须留下十个月的口粮,因为创业的结果,谁都讲不清楚。”
“我不仅不优秀,甚至有点笨。”
回望当初创业时的悲壮场面,再看时下阿里巴巴的辉煌,真让人感慨万千:自2000年起,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的B2B(企业对企业)网站。马云告诉记者:“1999-2000年两年,阿里巴巴的战略就是避开‘甲A’直接进入‘世界杯’,全力进入欧美市场,2002年10月17日,日文网站建立。可以这么说,阿里巴巴在国外比国内更出名。”
2000年7月,由于当时阿里巴巴在商务网站上的出色表现,马云终于成为了50多年来,中国大陆首位登上上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企业家。2001年和2002年,阿里巴巴以其“逆势而上”的表现,两度被哈佛大学选为MBA案例。其实,用马云自己的话说,他马云能成功,这世界上谁都能成功。他不仅不优秀,甚至有点笨。
“我的家庭成份不好,小时候就是人们欺侮的对象,中学毕业高考就考了三次,第一次的数学成绩是1分,第三次也只是勉强考个师范类的专科,后来能进本科,是因为当时英语类的男生招不满,让我捡到了便宜。”马云告诉记者,“我在哈佛为那里的学生演讲时,下面有人问我,‘马先生,你能不能讲些你简历中没提到的事’时,我告诉他们,我曾经三次申请过来哈佛读书,但都被哈佛拒绝了,不过,今天我来了,而且是站在讲台上,弄得在座的哈佛教授多少有些难为情。”
“今年阿里巴巴的利润
应在3.65个亿。”
如今的阿里巴巴,用马云的话说,就是在国内,也只是中国网站“七雄争霸”中的一雄。不过,阿里巴巴真正落户国内,选地杭州,还只是在2001年。马云说,常有人问他,为什么阿里巴巴国内公司的总部选在杭州,而不是北京、上海?“一个公司和一个人一样,要有个根,阿里巴巴的根就应该在杭州。在北京,最好是做文化产业的企业,在上海开公司最好是做物流与投资方面。”马云告诉记者,“黄俊涛要是坚持在他的根据地——你们的福州搞8848,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种地步。你看,丁磊把网易搬回广州,不是成就了今天的中国首富?”
按学院派的观点是,一个世界著名网站的CEO,就必须懂技术、有资金、能做商业计划。这样说来,马云的成功就令外界不可思议,因为他既不懂技术,也没有雄厚的资金,更无宏伟的商业计划书。
“恰恰这些不足,帮我挺过互联网低潮。”马云说,“我是技术外行,虽然在搞IT但即不I也不T,到目前为止,我只会在电脑上收发邮件而已,所以我就更懂得尊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许多技术创业者容易犯的通病就是总觉得别人不行,要么指手画脚,要么自己做,结果自己做得很累,也做不好。不过,不懂技术,我刚好可以当公司产品的测试员,要是新产品出来,我马云不懂得使用,那社会上80%的人就不会使用;再说,因为没有钱,所以我用每分钱都很小心。至于商业计划,说实在话,在1999年,哪个互联网企业的商业计划书越厚,死得越快。”
如今,马云的阿里巴巴不但挺过互联网的冬天,而且一年过得比一年好。2002年,整个互联网还冬意凛凛时,阿里巴巴就提出年度赢利1元,而最后的结果是超过年初计划15万倍;2003年,阿里巴巴不但没在SARS中倒下,而且因此还壮大了自己,全年平均销售收入是一天100万元;马云说:“我们2004年的赢利计划是一天100万;2005年是一天交税100万元。”按马云的说法,今年阿里巴巴的利润应在3.65个亿。倘能这样,今年的阿里巴巴应该是中国网络企业中最为闪耀的明星。
“阿里巴巴C2C年内
要做行业第一。”
采访马云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应该算是“阿里巴巴要做80年!”正因为有这么宏伟的梦想,所以多年来阿里巴巴一直对上市与融资很谨慎。“阿里巴巴创业至今,确实很多人来找我。我至少拒绝了三十八家投资者。”马云说,“不过,我现在的合作者之一,孙正义与我的关系还挺不错。软银的孙正义是一个我非常敬佩的人。第一次我只跟他谈判六分钟,就解决两千万美金的投资;今年2月17日,我们对外界公开融到的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一笔资金——8200万美元,也有孙正义的一份。”
在传统电子商务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C2C(第三方间在线拍卖)市场中,时下的阿里巴巴已是业界翘楚。2003年7月7日,马云在杭州亮出了他试图改变中国电子商务格局的另一颗棋子——淘宝网,籍此向外界宣布:阿里巴巴已吹响向C2C进军的号角。确实,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淘宝网十分争气地冲进了全球网站排名的前70名,搅起中国个人网上购物市场的风暴。
“目前,我们无意进军B2C,但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阿里巴巴C2C年内要做行业第一。”马云告诉记者,“今年,中国电子商务产业格局将有巨变。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网商”就要浮出水面。中国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转而进入‘网商’时代。我去年在中国信息论坛上首次提到的‘网商’群体,今年会真正形成!”
“2004年的中国互联网,正在重现2000年时的狂热。那时中国互联网出现了“春秋五霸”,三大门户:新浪、搜狐和网易,再加上两大电子商务龙头:8848和阿里巴巴。在经历了2001和2002年的互联网寒冬和2003年的复苏后,2004年的互联网重新得到风险投资的追捧和公众的关注。”马云说,“但是,2004年的互联网已有异于2000年:中国网民数从2000年1月的不到900万,增长到2003年超过8000万;同时,互联网服务人群也从“网民”、“网友”扩展到‘网商’。”
马云分析说,在2000年前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主体上网行为是收发邮件,浏览新闻,搜索信息,其表现中规中矩,是一群标准的初识网络的“网民”;2001年后,短信、即时通讯、交友、游戏成为上网者的最爱,形成一个个不同的社区,这是一个上网者开心、网络服务商赚钱的“网友”时期。这两个时期,上网者基本上充当的是网上消费者的角色。而阿里巴巴一直把目光瞄准一个特殊的群体:网上商人。到2003年底,网上商人的人数虽然不多,全球会员数是270万,仅中国就超过200万。但阿里巴巴包括C2C在内,每天会员数新增6000人,也就是说到今年底,阿里巴巴的全球会员数最少达到600万。而且这些人通过网上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惊人的。据统计,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的成交率从47%提高到72%。
作为“网商”的马云告诉记者,2004年,中国互联网非商务强、电子商务弱的局面将发生根本改变的理由有四:一是阿里巴巴所影响的几百万会员,加上不断增长的“网商”群,将成为上网者上网最有吸引力的选择:创造财富;二是今年阿里巴巴8200万美元巨资将为“网商”开道,大大加强他们从B2B到C2C一线上对“网商”的服务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三是从2004年1月13日起,他们投资3700万美元,在钱塘江畔筹建全球最先进的电子商务研发中心,在技术上保障“网商”规模扩展;四是阿里巴巴开通了“诚信通”,已造就了一个“诚信”网商群体。 编辑 韩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