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杭钢在规模扩张上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得不另辟蹊径、另谋出路。但是,这些年杭钢的发展并不简单,不但在外延没有扩大的情况下钢铁主业产量增长了10余倍,非钢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实现了“跳出杭州,发展杭钢”。显然,这其中必然有一个定位科学、系统完整、充满前瞻意识的战略体系作为指导。那么,我特别想知道的是,这个战略体系的基点是什么?你们这届班子执掌杭钢近10年,是这个战略体系的制定者和实践者,回头来看,你如何诠释这种战略思想的生成背景?
产业选择与进入的科学依据确立法则:把握特征明方向
付石林:通过您的介绍,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杭钢对战略基点的认识是非常充分和科学的,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也是深刻的。这充分表明杭钢适度多元发展战略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为杭钢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明确了发展方向,只能代表选择了一条发展道路。据我所知,许多企业都败在多元化发展上,而杭钢的多元化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其中有许多关键性的因素,我认为,首先就是产业选择问题。那么,杭钢是如何选择要介入的产业?
童云芳:正确选择介入的产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对杭钢而言,钢铁是我们的老本行,对其他产业的了解是不够的;大型国企多年来形成的文化,也需要改变才能适应开辟新兴产业的形势。更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要以市场化方式开辟新兴产业,必然触及到所有制这个根本,与多种所有制资本合作是要冒风险和担责任的,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总的来说,要准确判断和把握,困难不小。当然,这些因素也决定了我们在产业选择上必须保持审慎、科学态度。因此,我们把产业选择能力视为战略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非钢产业发展上确立了“三句话”的发展原则,也就是思路上要大胆,决策上要慎重;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就着力加以培育;有进有退。
有个背景需要交代一下。1995年,杭钢与浙江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合并重组后,所涉及的行业和拥有的企业大大增加,加之原有的辅业和“三产”企业,非钢产业规模很大,但盈利水平很低,甚至是亏损的,如何发展,课题严峻。这是历史和发展进程赋予我们这届班子的一个重要使命。我们必须坚持从自身的情况、能力和优势出发,坚持理性分析、科学判断行业走势和前景,并在两者之间找到契合点,进而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按照非钢产业的发展原则,边实践边探索,建立了产业选择的“四项法则”。
第一个是相关性法则。杭钢“钢铁主导”的发展战略,表明了非钢产业的选择必须与钢铁主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包括产业相关和资产相关。一方面,我们围绕钢铁主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选择能延伸钢铁主业供应链和价值链,或能为钢铁主业产品结构调整、降低交易成本提供强有力支撑的产业,作为可以优先发展的非钢产业;另一方面,把与钢铁主业生产相关的建筑安装、仓储运输、酒店餐饮等辅助资产,转移出来模拟市场进行独立运作,强化钢铁主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比如,贸易流通产业不但为钢铁主业的铁矿石、废钢等原材料供应和钢材产品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极大地拓展了现代物流产业,提高了杭钢在区域市场上的主动权和影响力;环境保护产业对钢铁生产全过程的废弃物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提供了有效保障;酒店餐饮业既是杭钢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对外展示自身实力和形象的重要窗口。
第二个是适度性法则。杭钢“有进有退”的非钢产业发展原则,实际上就是要求发展“适度”,即部分与整体相适应的发展问题,非钢产业的发展规模不能超出企业所能承受的规模,同时某一产业又不能过分滞后,否则它将成为其他产业和整体发展的障碍。我们认为,关键是把握好“进入”与“整合”两个环节。在“进入”环节上,做到谨慎决策、重点突出,把握好与钢铁主业的相关性,不求多但求精,对不熟悉、没有足够人才支持的产业决不轻易介入,避免步入盲目多元化发展的陷阱。在“整合”环节上,加大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培育力度,更多地在做好“减法”上下功夫,从弱势产业中尽早脱身,对发展前景不好的产业不惜代价地坚决退出。
第三个是成长性法则。在满足相关性法则的前提下,产业成长性主要考虑行业发展前景和市场盈利能力两大因素,要求新进入的非钢产业属于国民经济的主要拉动行业或国家优先发展、重点支持的行业,其平均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我们根据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和相关行业的发展要求,结合江浙沪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坚持“精心选择,科学论证,慎重决策,快出效益”的原则,充分利用资金、管理、市场等优势,高起点、大规模地介入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非钢产业。根据非钢产业发展的阶段不同,目前杭钢既有在省内行业地位突出的贸易流通业、房地产业等成长性产业,又有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环保水务产业、教育和科研等潜在成长性产业。通过努力,要力争使这些产业成为国内同行中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第四个是协调性法则。在加强各个产业风险控制的同时,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的协调发展,保证整个集团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成长性产业具有阶段性、地域性、转移性和拓展性等特性,单个产业必然存在发展的高潮和低谷,一旦多个产业生命周期同步,就会造成企业发展的大起大落。钢铁主业做得越好,对非钢产业的支撑力量就越强,可以发展更快、做得更大;反过来,只有非钢产业的快速发展,才能进一步促进钢铁主业竞争力的增强。在确立产业结构时,充分体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要求,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前提。
这些年来,我们发展非钢产业,都是按照这“四项进入法则”进行操作的。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出现什么失误,赢得了持续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