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魄力成就精彩

企业报道  2015-04-08 10:13:10 阅读:

  近年,在沙钢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沈文荣的领导下,1975年靠45万元自筹资金起家的沙钢,目前已成为拥有总资产600多亿元、占地12平方公里,主要工艺装备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产铁、钢、材的能力均超千万吨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钢材生产基地、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家特大型工业企业、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并跻身于全世界最具有竞争力的23家钢铁企业的行列。

  沈文荣坚信:发展是硬道理,竞争靠真本事;他不信: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办不到。为了主动参与国际钢铁市场竞争,沈文荣带领沙钢广大干部职工,自我加压,敢为人先,抢抓机遇,科学决策,率先引进建设中国第一条75吨大电炉短流程生产线,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第三次革命的样板”。又成功引进建设了亚洲第一座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生产线;与韩国浦项公司合资兴办第一家中韩合作冷轧不锈钢公司;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摘取不锈钢产品皇冠上的“明珠”;在全国冶金行业中第一个建成了CIM示范工程,开辟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大通道;第一个建成了县级市中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沈文荣亲自组织课题,在全国冶金行业率先实现了“电炉全热装铁水、全精炼、全连铸、全热送、全一火成材、全连轧”的新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进入新世纪,沙钢在民营钢铁企业中第一个挥写大手笔,兴建650万吨钢板工程,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搬迁工程,将多德蒙德钢厂从德国的莱茵河畔搬到长江之滨。650万吨钢板项目的建成,使沙钢工艺装备迅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实现了生产结构从短流程向长、短流程结合的转变,钢种从普钢向优特钢转变,产品结构从长材向扁平材转变的历史性新突破,一跃成为千万吨级钢厂,进入世界钢铁产业第一方阵。在沙钢建厂25周年,也就是在2000年提出的到2025年钢产量超千万吨的目标,提前20年实现。

  这些年来,沙钢每年用于技术创新的投资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上百亿元,每个项目投资几乎都是分分厘厘用在刀刃上,建一个,成一个,得益一个,产生了令冶金同行羡艳的投入产出高效益。沈文荣表示:“花钱搞项目,就要像房地产开发那样,许多人以为只是花钱的过程,而实际上花钱的同时,搞好了就是在挣钱。建设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工厂建成后不增值,生产上不得益,就等于赔了。”

  奉行这一“建设就是挣钱”的“辩证法”,沈文荣投资管理自有其诀窍,在项目资金运作上,坚持科学态度与项目实际相结合,当好项目设计的主人,决不当项目设计的奴隶,牢牢把好设计、招标和建设速度“三个关”,该花的钱再多也得花,该省的钱一分也得抠,屡屡奏效。沙钢润忠公司90吨超高功率电炉、连铸、连轧高速线材生产线建设,设计院预算至少要花20亿元,实际只花了13亿元,而且很快投产得益,创出了我国重大冶金技改工程投资决策管理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沈文荣告诉笔者:“一个企业领导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肩负着组织和职工的重托,要想把企业搞好,对国家有贡献,让职工有饭吃,只有带头吃苦,而且要准备一辈子吃苦。”

  作为一名优秀党员干部,沈文荣始终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他经常对党员干部说,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企业党组织肩负的责任,在办好企业的基础上,完全应该造福社会、回报人民,这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最好实践,也是沙钢应尽的社会义务。近5年来,沙钢上缴国家税金平均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位居全省纳税大户榜首。近几年还捐资上亿元,用于当地建办学校、兴建道路、抗洪救灾和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还积极配合全国工商联在四川贫困山区捐赠希望小学等,产生了显著的社会联动效应。

更多专题
青春在雪中飞扬

到吉奥集团采访,已经是第二次。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穿过老城区,穿过荒芜的城郊,一座崭新的工厂赫然跃入...

当之无愧的创新先锋

新昌,作为浙江东部的一个偏僻山区小县鲜为人知,但在中国医药制造的编年史里却有着浓墨重彩的圈圈点点。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