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一些带有“哗众取宠”、“形象工程”的ERP项目不同,国之友公司上马ERP项目无疑具有充分和恰当的理由。
问题出在决定了上ERP之后。在不了解ERP系统的原理、构成、功能和客户化程度的情况下,决定上马的企业就要多学习,尽快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功能,并对一个商业化的软件系统进行详细、周密的考察。有些ERP系统看上去很好,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关键要看它是否能适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财务与人力资源模块比较通用化,如果没有特殊的业务要求,一般的ERP软件基本能满足需求,而最为个性化的是生产和业务环节,这也是ERP系统所最难满足的和最常需要进行客户化——二次开发的,本案例也恰恰是在该环节上出了问题。
正由于国之友公司对ERP的原理与实施学习不足,对领航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是否能与本企业的需求较好地匹配了解不够,没能做到心中有数,而是略带盲从地跟着软件商的指挥棒走,因而在项目的初期——软件选型过程中就酿下了失败的苦果。还有,国之友对上ERP的这个商务运作过程缺乏了解,在尚未让软件商详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确认该软件确实能满足自己业务运营需求的情况下,就与对方确定了合同,而在其后才知道在合同里缺少对整个项目的自我保护条款。合同签订的决策可以说略显草率。
长期以来我国ERP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状况,这种不规范,首先表现在软件商之间的恶性争斗——为了争得客户签单,常常是对客户进行轮番的“轰炸”,并在客户面前褒己之“长”、贬他之“短”,搞的客户不知所措;其次,某些ERP销售人员明明知道自己的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在客户对软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违心地哄骗客户,诱其签单,而在实施过程中,售前与售后又互相推诿,最后造成ERP项目实施失败;再次,ERP软件商为了节省成本,减少麻烦,往往会在签订合同时阻止客户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并千方百计地误导客户将其业务流程向自己的软件靠拢,谓其BPR;最后是软件商大打价格战,将客户的注意力引向价格而忽视了其功能与适应性,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的购买往往最后是取决于价格,如果客户在一心追逐价格的情况下以低价购买了一套并不符合自己的软件,就应了那句“便宜没好货”的老话。
市场经济就是创新经济,包括企业创新和金融创新。经验表明,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及其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
近年,我国出口商品普遍遭遇了新的“海外出口三道槛”:海外市场壁垒,汇率变动引发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